粵港澳大灣區利多 經濟更上層樓

旺報【記者許昌平╱綜合報導】 「馬照跑,舞照跳!」這是回歸前北京對政權交接後港人生活方式不變的描述,20年後,依舊歌舞昇平,香港經濟更進一步,交出一份亮眼成績單,人均GDP成長60%,港交所上市公司市值成長了7.9倍,這很多是歸功於大陸政策支持,6月30日北京並對香港發布多項利多,年初更推出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為香港經濟發展擘畫新的願景。 回歸後,香港確實遭受了兩次特別嚴重的經濟衰退,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副主席陳志豪說,一次是在1997至2003年,另一次是2008至2009年,都是由外部金融衝擊引起;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回憶說,2003年時,經過亞洲金融風暴和SARS的衝擊,香港經濟非常低迷,那時大陸開放遊客自由行,一下子把經濟拉起來,大家的信心也回來了。 20年來香港經濟交出亮眼成績單,連續23年獲「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平均預期壽命全球第一;去年生產總值3200億美元,較1997年增長81%,人均GDP增長60%;財政儲備近1兆港元,較1997年同期增長超過一倍;外匯存底由1997年底的928億美元增長到3905億美元。 北京6月30日更發布多項利多,自7月1日起,包括火雞肉丸等6項香港原產商品和27項澳門原產商品,實施零關稅。證監會核准匯豐銀行、東亞銀行在大陸設立多牌照證券公司的申請,包括核准設立東亞前海證券及匯豐前海證券,讓這兩家金融機構銀行可以在大陸為客戶提供廣泛的投資及金融服務。 在長期戰略上,中南海更提出「粵港澳大灣區」概念,要推動大陸與港澳深化合作,由廣東九個城市和香港、澳門組成的城市群,人口超過6645萬人,建立起可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相比美的港灣經濟區,繼續為香港發展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