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醫師:我遇過最殘暴的少年犯 是童年受過最嚴格家教的孩子

2014年5月鄭捷殺人案震驚全台,2016年3月又發生內湖女童命案,「無差別殺人」事件打破了社會的信任,在人們心中留下難以抹滅的陰影。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兇手動手殺害無辜的民眾? 日本過去也曾發生「秋葉原殺人事件」,犯罪心理學家碓井真史透過訪談該案兇手,才發現最兇殘的犯人,往往來自家教最嚴謹的家庭⋯。

2008年6月8日,星期日。中午12點半左右,一名25歲的年輕人駕著兩噸重的小貨車,衝進熱鬧的秋葉原電器街,步行者天國。直接衝撞路人,甚至沒有留下一點剎車痕跡。車子的擋風玻璃被撞出一條大裂痕。從終於停下的小貨車上,走下了一位年輕人,手裡握著匕首,一邊大喊大叫,一邊開始攻擊路上的行人,不分男女。他手裡的這把刀,連懷著愛心、鼓起勇氣照看被害者的女性也不放過,深深地刺進她的背。

7人死亡、10人身受重傷。最糟糕的路上無差別殺人事件發生了。

這個被警官制伏在地而後逮捕的年輕人,出生於1982年九月,青森縣人,事發當時在靜岡縣做油漆工人,是個派遣社員。中學時,他曾經以最優秀的成績考上縣內最好的高中。他說:

「世上的一切都很煩人。對生活也覺得很厭倦。」

「想殺人所以來秋葉原。」

「誰都可以。」

「想做的事情……殺人,夢想……獨占八卦新聞版面。」

到底是什麼原因,把這個年輕人逼到這樣的絕境?

過度的家教,奪去孩子的心

加害者青年與弟弟小時候也有幸福的時刻,一家人快樂地聚在一起、玩撲克牌,但父母的家教越來越嚴。弟弟提到有一次吃飯時,母親對「那個人」(哥哥)大怒的事情。當天飯吃到一半,情緒激動高亢的母親攤開報紙,把飯、菜、味噌湯全都倒在上面。「那個人」一邊哭著,一邊把報紙上弄得像剩飯的食物吃掉。

必要的時候,斥責孩子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是,不要給孩子超過限度的悲痛記憶。而這個家庭糟糕的是,讓被斥責的孩子一邊哭,還一邊吃掉報紙上的食物。

被這樣對待的孩子,如果會哭著逃回自己的房間,或是發火頂嘴,反倒還好。沒辦法違抗父母,只會說對不起、乖乖順從的孩子,當父母不講理的時候,便完全承受了他們的情緒;特別是長子與長女,最容易直接受到父母這樣的影響。

體罰的可怕副作用

這個家庭也體罰孩子。雖然沒辦法斷定有「虐待」這樣激烈的日常暴力,但孩子確實有被父親毆打的經驗。母親也會,當孩子沒辦法照她的想法回話時,被甩巴掌是家常便飯。

體罰是個便利的辦法。如果要讓很小的孩子聽話,體罰是有效的手段。但我們必須謹慎為之,因為效果好的藥通常也伴隨著強大的副作用。

迫其服從,造成強烈的不安

弟弟札記裡提到,兄弟倆唯一被允許看的電視節目是「哆啦A夢」與「漫畫日本傳說故事」,也是最近才知道有速食這種東西,更沒去過電子遊樂場。兩兄弟的母親一定非常認真地在教育孩子,在他們身上所花費的時間和心力不容小覷。普通的媽媽應該會覺得太麻煩了,沒辦法做到這個程度吧。雖然她這麼努力,但是這樣的方法對孩子而言,並不能感受到母愛。而父親也沒能調整母親的教育方法。

父母都希望他們進入好學校,也因此而努力;希望他們好好聽大人的話,做個好孩子,肯定想都沒想過孩子長大後會犯罪之類的。一定是懷抱著這樣的愛而嚴格家教的吧。但結果,這位長子卻像是在放話般,果斷地說:「父母是陌生人。」

對青少年犯罪十分瞭解的精神科醫師桃樂西•路易斯,提到「家教」時曾這麼說「如果說家教有什麼問題,不是關於家教不足的問題,是錯誤的方法、過度的家教才有問題。他們(家長)對孩子一點也不寬恕,熱心於處罰。我遇過最凶惡、殘暴的少年犯,就是小時候受過最嚴格家教的孩子。」

(本文摘自《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被逼入絕境的青少年心理》一書)

書名: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被逼入絕境的青少年心理

作者:碓井真史

出版社:時報出版

買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