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治療另闢蹊徑

中國時報【林欣儀╱台中報導】 中興大學與台中榮總合作,從胃癌研究中意外發現「腫瘤促進因子(TPL2)」具誘發糖尿病視網膜眼病變的效果,並在動物實驗中使用「TPL2抑制劑」成功緩和視網膜病變,目前已投入新藥物開發,為治療該病變另闢蹊徑。 目前全台糖尿病患者多達227萬人,台中榮總視網膜科主任林耿弘指出,若為第一型糖尿病患者、高達9成會引發視網膜病變,第二型則有6成可能引發視網膜病變,總計最後導致視力喪失者也高達2至3成,且其不易治療,是目前台灣慢性病導致失明的首因。 興大生物醫學研究所教授許美鈴、生醫所博士賴德偉及台中榮總院長許惠恒、林耿弘組成團隊,在研究胃癌疾病中發現,胃癌患者會出現胃部血管大量增生的情況,而視網膜病變同樣會在眼睛黃斑部出現血管大量增生,進而深入研究兩者血管增生的原因。 許美鈴表示,團隊歷經4年研究,發現導致胃癌或視網膜病變中血管大量增生的主因在於「腫瘤促進因子」,糖尿病患者因血液中血糖濃度高,導致TPL2活化、刺激血管增生且出現血漿滲漏情況,使得黃斑部出現水腫、影響視力。 許美鈴強調,該研究以大鼠、小鼠作研究,將TPL2抑制劑注射到患部,確實發現血管增生及黃斑部水腫情況明顯減緩,該研究於9月1日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循環研究》,目前已進行藥物開發,未來盼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提供另一種治療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