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潛血檢查 可早期發現大腸癌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丁文謙昨(廿二)日表示,目前並沒有研究證實服用酵素可以預防腸道癌症,一名有胃潰瘍病史的59歲女性,經由大便潛血檢出陽性,再經大腸鏡檢查發現肝彎曲部的管狀腺瘤,該院一○七年共有一萬多人接受這項檢查,其中卅六人因此發現直腸癌而保命,經由糞便潛血檢查,可以真正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國內的研究報告已證實,大腸癌篩檢可降低大腸癌死亡率達四成四。根據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的統計,國人每十萬人有三○二人罹癌,較前一年減少一‧八人,其中以大腸癌的發生人數、發生率下降最多,九十三年至一○七年已有七成符合篩檢年齡的民眾曾做過大腸癌篩檢,其中有九成三民眾發現屬於癌前病變的大腸息肉以及零至二期的癌症,五年存活率將近七成。但若不是經篩檢發現的大腸癌,早期發現個案比率僅二成四,預後也較差。 大腸直腸外科主任丁文謙指出,目前第一期及第二期大腸直腸癌手術的健保給付費用,從住院手術到出院大約十萬到十五萬元左右。這些病人術後都只需要追蹤,不需要化療或電療。如果是第三期的大腸直腸癌術後還要加做化療,每次住院費用大約需要二萬元,完整的治療療程十二次大概需要廿四萬至廿五萬元左右,這些費用全部由健保給付,造成政府極大負擔。 如果是第四期的大腸直腸癌,還要再加上標靶藥物。每次住院療程需要五至七萬元,目前第四期病患存活期約三年半,推估需要醫療費用(健保加自費)約三百萬元左右。以往大腸直腸癌病患發現時約廿五%已經第四期。而依照篩檢成績,可以下降至(九~十%),每年可減少約二千人,這些人可以減少醫療費用約六億元,如果可以推廣全民,實為可觀。 丁主任指出,一○五~一○七年在該院因為篩檢發現的大腸直腸癌共有六十八位。零期癌有廿三位(卅三‧八%)。第一期癌症十三位(十九‧一%),二期有八位(十一‧六),三期有十位(十四‧七%),第四期有七位(十‧三%)。其中第四期病患比例與國健局公告的比例相近。 該院找到的大腸直腸癌期別都比較早,在胃腸內外科醫師通力合作下,更容易發現早期癌症。即使需要手術,也有相當好的微創手術可以選擇。所以對早期癌症篩檢,早期檢查治療,是非常有意義的。 糞便潛血檢查篩檢出陽性的患者,丁主任建議接受大腸鏡檢查,如果民眾不適合做大腸鏡,好處是可以對大腸黏膜做直觀檢查,如有息肉可以直接做切除,對比較大的腫瘤,可以做切片檢查是否為癌症。 缺點是比較不舒服,如果操作不當,有大腸穿孔的可能性。對於不適合直接做大腸鏡的患者,可以做乙狀結腸鏡加上鋇劑攝影,鋇劑攝影的優點是比較舒服,缺點是如果發現有異常,無法做切片,還要安排一次大腸鏡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