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劇場人的餓死宮城:防疫封鎖,百老匯斷炊的生態圈

「The show must go on…?」紐約州為避免疫情擴大,已祭出宅居限制令,除了民生必需的營業和活動外,嚴格限制民眾的外出活動。而舉世聞名的紐約百老匯劇院,從上周突如其來的關閉之後,就陷入愁雲慘霧之中,除了鉅額的營收損失外,幕前幕後的劇場人員在無戲可演、又因為防疫隔離而難以增加收入的狀態下,許多薪資微薄的劇場人正面臨著紐約各種生活開銷壓力的衝擊。百老匯在歷史上的關閉停演極為罕見,預計1個月的防疫封鎖堪稱美國劇場的至暗時刻,無論是劇院或投資人、還是眾多演員們,又能否撐過這場不夜城的防疫生活重擊?

紐約百老匯(Broadway)是舉世聞名的劇場聖地,以百老匯劇院為首、包含周邊區域大大小小的劇場,吸引無數世界各地的音樂劇和舞台劇迷朝聖欣賞;根據業界「百老匯聯盟」的統計,2018年至2019年的劇場票房收入就超過18億美元、觀眾人次達1480萬。然而在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的威脅下,百老匯也不得不跟進防疫措施,幾乎全年無休的劇場紛紛熄燈關閉。

「這次的百老匯關閉,真的是史無前例…」從3月12日開始,百老匯劇院和其周邊的劇場,因應紐約市的防疫政策而相繼暫停關閉一個月。首先熄燈的41座百老匯劇院,都是擁有至少500個座位、或能容納1,000人以上的劇場,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出入百老匯的各國人流複雜、又是群聚在封閉空間之內,因此才會和電影院等場所列入防疫的高風險區域。

「這次的百老匯關閉,真的是史無前例…」圖為紐約曼哈頓的百老匯劇場區。(Getty Images)
「這次的百老匯關閉,真的是史無前例…」圖為紐約曼哈頓的百老匯劇場區。(Getty Images)

「這次的百老匯關閉,真的是史無前例…」圖為紐約曼哈頓的百老匯劇場區。(Getty Images)

長年研究百老匯的紐約大學藝術學者馬爾森(Laurence Maslon)表示,這次的百老匯熄燈「前所未見」——百年歷史之間連經濟大蕭條時期、戰間期、乃至於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都未曾關閉停演過;唯獨在2001年紐約遭逢911恐怖攻擊事件而被迫關閉,但作為紐約精神象徵之一的百老匯,當時也在48小時後就重啟演出。最長的一次關閉,則是2007年的劇場大罷工,持續19天後才恢復演出。

「秀必須不停地演下去——」(The show must go on)是紐約百老匯的精神標語,但如今在武漢肺炎的疫情威脅下,儘管劇場業界面臨關閉後每天高額的損失,仍得配合政府的嚴格防疫,防止感染擴散。不過除了衝擊劇場營運、戲劇製作方和投資人以外,對於所有舞台演員和劇組人員來說,根本無戲可演、幾近失業的狀態,卻又是嚴酷的生活打擊。

在紐約的劇場生態裡,除了最大的百老匯劇院經典熱門劇目之外,還有規模次之的「外百老匯」(Off-Broadway,容納觀眾數通常在500人以下)、以及再更小型的「外外百老匯」(Off-off-Broadway,人數約100人以下)。百老匯第一線的知名演員,通常因為演出固定、收入也都相對穩定,之中主要演員的薪資可以落於周薪4,000美元以上,配角或臨演則約1,800到2,000美元不等。

雖然帳面上看似不錯,但若以紐約的生活條件而言(紐約各區域會有若干差異),光是每月租房飲食等開銷可能就要逼近3,000美元以上;而對於劇場或是藝術相關從業人員來說,如果加上其他課程費用、專業技藝的進修等花費,開銷超過5,000美元也大有人在。大多數經濟條件不優渥的從業者,鮮少選擇居住在昂貴的曼哈頓、而是移往相對便宜的布魯克林區,但現今布魯克林也有房價攀升的趨勢,演藝工作者的生活圈也跟著移動到更外圍區域。

如今在武漢肺炎的疫情威脅下,儘管劇場業界面臨關閉後每天高額的損失,仍得配合政府的嚴格防疫,防止感染擴散。圖為12日,紐約百老匯劇院門口貼上防疫公告。(Getty Images)
如今在武漢肺炎的疫情威脅下,儘管劇場業界面臨關閉後每天高額的損失,仍得配合政府的嚴格防疫,防止感染擴散。圖為12日,紐約百老匯劇院門口貼上防疫公告。(Getty Images)

如今在武漢肺炎的疫情威脅下,儘管劇場業界面臨關閉後每天高額的損失,仍得配合政府的嚴格防疫,防止感染擴散。圖為12日,紐約百老匯劇院門口貼上防疫公告。(Getty Images)

如果演出固定的話還算過得去,但對許多演員來說,平時也未必周周都有能夠演出的機會,甚至於不是每部作品都有長壽的檔期,紐約僧多粥少的情形下「隨時失業」都見怪不怪,因此到不同的劇場串演、或一邊打工的情形,也就成了年輕演員們的生活常態。

這也是為何百老匯的關閉,對於演員生活有最直接的衝擊。特別是規模較小的外百老匯和外外百老匯——這兩處區域的型態,相對於傳統百老匯更為彈性自由,能夠演出實驗性較強作品,通常也會被認為是百老匯星的搖籃地。

但現實是,無法高度商業化的生態,演員也難以單靠此維生,許多到紐約追夢的演員,平日得從事服務業和餐飲業打工、或是在紐約擔任家庭保母與家教等工作,才能勉強餬口,而這也形成了紐約口耳相傳的「觀光風景」——在許多劇場週邊的餐廳,或許會看到外型姣好的服務生,這些人可能都是來到紐約一圓明星夢的人們。

「然而在病毒疫情下,現在大家連打工都沒辦法去了。」一名紐約的劇評家索拉雅(Soraya McDonald)憂心地表示。現階段百老匯等劇場預計到4月12日重新啟動,是否真能如此順利猶未可知,但索拉雅指出,許多演員擔心的是,戲演不了、其他能打工的場所也面臨關閉,眼前至少兩個月的生活收入都會是問題。

如果演出固定的話還算過得去,但對許多演員來說,平時也未必週週都有能夠演出的機會,甚至於不是每部作品都有長壽的檔期,紐約僧多粥少的情形下「隨時失業」都見怪不怪。圖為百老匯關閉後,罕見空無一人的劇院。 圖/美聯社
如果演出固定的話還算過得去,但對許多演員來說,平時也未必週週都有能夠演出的機會,甚至於不是每部作品都有長壽的檔期,紐約僧多粥少的情形下「隨時失業」都見怪不怪。圖為百老匯關閉後,罕見空無一人的劇院。 圖/美聯社

如果演出固定的話還算過得去,但對許多演員來說,平時也未必週週都有能夠演出的機會,甚至於不是每部作品都有長壽的檔期,紐約僧多粥少的情形下「隨時失業」都見怪不怪。圖為百老匯關閉後,罕見空無一人的劇院。 圖/美聯社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原先百老匯劇場在確認關閉之前,還希望至少不要全面封關,能夠透過觀眾人數控制、以及門票打折促銷的方法,扛住「The show must go on」的招牌,更重要的是讓損失別太過慘重。但繼3月12日紐約市的禁令、到16日紐約州禁止超過50人以上聚會活動,紐約的劇場界迎來了至暗時刻。

「好的,大家別氣餒,我們還可以在網路上相見…」從百老匯關閉之後,陸續有劇場演員透過社群媒體發布互相砥礪打氣的訊息,之中也有像曾演出《穿Prada的惡魔》音樂劇女主角的克里絲堤娜(Krystina Alabado),原本已經停止更新超過2年的個人YouTube頻道,因為疫情的緣故而睽違多時再度發布影片,除了向劇迷粉絲報告近況之外,也多少排解許多同業面臨停工的苦悶處境。

(影音來源:Krystina Alabado YouTube)

百老匯演員的網路號召,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東尼獎得主蘿拉.班南蒂(Laura Benanti)發起的活動,希望全美各地喜歡戲劇演出的高中學生,如果近期因為疫情而導致停演或無法排練,可以把影片錄好後上傳社群媒體,直接讓班南蒂本人線上提供心得意見與指導;這樣的「戲劇人防疫措施」,也讓大眾感到相當窩心。

當然也有劇場業主想到,透過網路播出的形式,或可能稍微彌補遺憾。百老匯線上媒體《BroadwayWorld》從13日開始陸續提供演員的自宅音樂演出畫面,「很多劇迷會提早半年前甚至一年前就買好機票,準備來紐約一睹百老匯風采。現下的非常時期儘管令人失望,但我們何不思考,怎樣能給更多人帶來歡樂?」《BroadwayWorld》負責人表示。同時影片中也會提供管道,鼓勵民眾捐款給百老匯的公益單位(其中多為關懷弱勢、性少數與愛滋病患者等的公益基金會)。

關閉期間撲空的劇迷,目前能以退票方式補償。雖然百老匯劇場對於一個月後的重啟抱持信心,但後續接踵而來的難題又相當棘手,一方面是目前關閉期間的3到4月,正是東尼獎(Tony Award)報名選拔的熱季,不管是獎項還是劇目往後推遲,都有不小的影響。

而歷經一個月的停演,百老匯幕前幕後是否都能夠順利復工,卻也沒人敢百分之百保證。

而歷經一個月的停演,百老匯幕前幕後是否都能夠順利復工,卻也沒人敢百分之百保證。 圖/路透社
而歷經一個月的停演,百老匯幕前幕後是否都能夠順利復工,卻也沒人敢百分之百保證。 圖/路透社

而歷經一個月的停演,百老匯幕前幕後是否都能夠順利復工,卻也沒人敢百分之百保證。 圖/路透社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紐約州114死 全美最高 州長預計全州40%到80%居民會染疫
等不到換心 劉真44歲病逝 榮總聲明這樣說
與習近平通電話 川普「有點不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