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困之亂何時休?

紓困申請案件太多!公務員母親節加班審核
圖片來源:民視

衛福部推出的「萬元紓困」之亂還沒有平息,交通部推出的6萬元小黃紓困,又引發了新一波的民怨。平平都叫做紓困,交通部、勞動部、農委會、衛福部發放的金額天差地別。不僅金額有別,發放的方式跟領取的條件,也不一樣,農民的錢直接入帳、計程車司機人人有獎,其餘的勞工跟沒職業保險者,卻是限制一堆。

平時都說職業無貴賤,但在政府紓困時,顯然沒有這回事。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天天從新聞看到政府在撒錢,自己卻領不到或不好領,當然沒有人會覺得開心。在這個什麼都講究「有感」的時代,政府的紓困卻讓人有滿滿的「相對剝奪感」。

過去幾個月,政府的防疫成果斐然,蔡英文總統的滿意度持續飆高,一路來到70.3%的水準。後疫情時代的紓困與振興,是蔡總統第二個任期必須要持續克服的難題,而從目前看起來,似乎比之前的防疫更加困難。

明明花了一堆錢,得罪的人卻比討好的人多,是人民太難搞、太貪婪,還是政府劃錯重點?

其實早在爭論「酷碰券」的時候,蔡總統就曾經清楚說明過,從防疫到振興,有防疫、紓困、振興三個不同的階段,各階段的重點也截然不同。

防疫不用特別講,政府到今天的表現,普遍受到民眾的肯定,即便中間有法律空白授權、不夠重視人權等等的問題,但大致瑕不掩瑜。

紓困跟振興,雖然都跟經濟有關、都需要發錢,但其實對象、目的、重點跟方法,都不盡相同。

按照以往的經驗,紓困的對象其實多數是企業,目的是救急而不是救窮,讓一些原本體質還不差的企業,能夠挺過這一波的衝擊,讓這些企業原本所提供的工作機會、市場和經濟規模,不至於因此而消失;放到國家層次而言,如果能協助更多的企業挺過衝擊,國家的經濟也就比較能夠快速恢復元氣。

但紓困的原則是救急不救窮,應該把錢花在刀口上,一些體質不好的、競爭力不足的企業,就必須要考慮捨棄,拿這些資源創造其他的工作機會和市場。在這次疫情中,已經有多家五星級飯店熄燈,代表業者自己都不看好未來的市場,這樣企業就沒有紓困的必要。

政府對於個人的協助,其實跟紓困的概念有點差異。民眾因為疫情受到經濟的衝擊,不外是失業或收入減少,如果工作機會消失、經濟無法活絡,政府再怎麼發錢都看不到盡頭。

所以政府對民眾主要的「救急」手段,以往就是勞保失業給付、急難救助等等,目的在讓民眾遇到衝擊時能夠撐到回歸常軌,不要因此跌落到更低的階級,而難以翻身。如果沒有上述的顧慮,其實就不須要提供更多的協助。如果衝擊大到難以解決,就要靠中低收入補助等各種社會救助手段,維持民眾的生存。

也就是說,如果政府要比照企業的方式對個人紓困,理論上必須要有「救急」的理由,避免造成不可回復的危害,而不是單純的補貼、發錢而已。否則,還不如把這些資源拿來創造工作機會、活絡景氣,還可能有更好的效果。

以小黃司機的補助為例,如果因為景氣不佳,付不出車貸,而導致工作機會消失,就是不可回覆的傷害;如果政府能在這階段提供協助,避免這種狀況,整個社會成本就比另外創造一個工作機會,或等到傷害發生後提供中低收入補助來得低。但如果沒有到這個程度,同樣的錢應該直接發給司機,還是活絡經濟後讓司機的所得提高,就需要更仔細的評估。

政府到目前的紓困,都講的是從寬、從簡、從速,讓民眾能夠更快、更容易的拿到錢。但紓困最重要的其實是要準確,提供真正需要的人幫助,過於寬鬆的結果,必然造成資源的浪費,讓人人都想佔政府的便宜,例如政府提供的10萬無息貸款,其實就有很大比例是到了不須要的人手中。在「萬元紓困之亂」的新聞中,我們也看到很多民眾因為手續繁瑣而氣到放棄、說自己「不差這一萬元」,顯然原本也不需要這樣的紓困。

紓困之所以應該要精準,是因為政府手中的資源有限,如果紓困階段有太多的浪費、浪擲,就會影響到未來振興的力道跟效果。

正如同馬政府時代發消費券的經驗,振興的目的是要提升經濟動能,加速景氣回春,在民間投資不足、消費意願低落的情況下,由政府提供子彈,提高民間的消費意願,而經濟活絡的成果,才能雨露均霑、全民獲益。所以如果到了振興的階段,政府才應該有所謂「大撒幣」的覺悟,能拿出多少的錢,就儘量的拿出來刺激民眾的消費意願。

紓困要準、振興要狠。看看今天政府在紓困的寬鬆跟浪擲,再看看政府在「酷碰券」上的保守跟錙銖必較,完全是顛倒了紓困跟振興該有的基本思維,也難怪吃力不討好,民怨叢生。

【作者 單厚之/媒體工作者】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超跩國家隊,買得到大內宣,買不到民心
防疫大外宣 真的讓世界看見臺灣了嗎?
台鐵車長po網案是言論自由還是應該嚴懲?
紓困金是給需要的人,不要用騙的
「台灣」這塊品牌,會越來越有價值!疫情後,我們在全球的一個獨門商機

今日最夯新聞流量前3名
握私密對話 許勝雄怒拔駙馬爺
緊張了 武漢10天急篩1100萬人
世界頂級大廠 主動提投資台灣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