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猴硐:除了貓咪烏托邦,煤礦、賭注與魔神仔,皆是這座礦業山鎮的回憶

文:郭曜軒

你對猴硐的印象是什麼?貓咪烏托邦?貓村?

火車行駛過一個個山洞,一對穿著高中制服的青梅竹馬在晃動的車廂裡,短暫對話。當洞口再次透進白光,車站到了。

這是電影《戀戀風塵》的開頭,也是前往侯硐必經的風景。

下了車,一座灰、黑、白色,上頭有著「產煤裕國:瑞三礦業公司」的大型紅磚建築,立即映入初訪者的視野。在過去,多數的遊客可能匆匆撇下一眼,越過月台,直奔月台另一邊的「貓村」探險。正因如此,你能在猴硐的各個角落找到與貓相關的設施。然而,你知道猴硐除了貓之外,在過去與九份以及瑞芳一樣,曾是台灣的重要礦區嗎?

你是否難以想像,猴硐的人口曾高達2萬5000人呢?這造就了當地商店街與電影院的興盛。而在猴硐有著80年代的台灣新浪潮電影裡,那長鏡頭下,帶著微冷色調的山城風光。

就在近年,由一群退休礦工的努力下,他們成立「猴硐礦工文史協會」,重新喚起一段1920年開始,連結著世界與國家,那座熱鬧的礦業山鎮的記憶。

機器開始運作!

1760年,從蒸氣機發動的瞬間,注定引發了一場世界性的工業革命。

國家富強的秘訣從專注在糧食生產競賽,來到工業產值決定一切的時代。機械的自動化、能源與勞工生產力成為新興工業化國家所追逐的目標。這些機具來自木柴燃燒後的高溫所鍛鍊的鋼鐵。但受限於燃點以及有限的樹林資源所影響的產量,人們很快找到新的替代能源──煤炭。

「煤礦」成為這些新興工業國家的頭號目標,在海外擴張時,仍不忘尋找礦源。英、法就曾在18世紀來到北台灣附近的海域,打探台灣礦藏的情報。

清日戰爭後,跌破歐洲國家眼鏡的事,日本竟然獲勝了!剛成為日本首要殖民地的台灣,就被日本的「現代化」政策進行全能大改造,不但出現新式工廠,更有新的交通方式,縱貫鐵路與新式港口。然而,這些都需要「電力」的支持。當時,日本人雖然在台灣開發多種發電方式,例如水利發電、天然氣與石油等,但煤炭仍然是主要的發電能源。

19世紀的世界地圖,各大海域成為帝國們的戰場。而日本也在明治維新後,加入新興工業化國家的行列。從甲午戰爭到一次世界大戰,光是軍艦的燃料至砲彈都需要煤炭。這讓香港(當時是英國修理戰艦以及遠東的貿易中心)、日本與其他亞洲地區的煤礦供應量嚴重不足,並刺激著日本財閥:三井株式會社、賀田組與大倉組等,開拓日本境內、琉球,以及殖民地台灣,甚至是東南亞的礦區。

台灣煤礦產量呈現暴風式成長,光是1913-1916年間的產量就從32萬噸來到52萬噸,翻倍的程度相當驚人。

當時,台灣的煤炭除了作為燃料,以供應日本大阪的船艦外,也以便宜的價格賣到英國在遠東的基地──香港、上海、廈門、廣東,以及美國殖民地的馬尼拉,形成一張歐美、中、日、台以及東南亞間,商品與人力的交易網路。

而猴硐豐富的礦藏以及它絕佳的地理位置(剛好位在三貂角、宜蘭與基隆深澳的中間點),讓它早在1898年就有日本財閥淺野總一郎來到這裡開礦。1906年,這裡也吸引企業家木村久太郎與顏雲年(是的,就是台灣五大家族之一的顏家)的久年炭礦在此開礦「久年二坑」。在台灣還沒有大量「電力」的時期,都由馬匹負責運送煤礦到選煤廠洗煤。

1920年代前後,日本的三井株式會社與顏雲年開始稱霸北台灣的礦業。

顏雲年大規模整併過去他所合作的礦業公司,成立「基隆炭礦株式會社」。此時他在猴硐施行新的更新設備計畫,引進新型的柴油機車(ガソリン機関車),大幅增加效率,隔年建了現在的運煤鐵橋與猴硐車站,將煤礦運往基隆與「本島」的南部。而此時的猴硐也已經是附近瑞芳與九份之外的熱鬧小鎮。

1934年,顏家評估猴硐的礦產已到達盡頭,將採礦權轉賣給了當時仍是承包商的李建興。當時的李建興決定賭一把,並與四個弟弟一同開設了「瑞三礦業公司」。他們先在猴硐開三坑,便翻轉了前人的判斷,每個月的產量足足多了5萬噸。

猴硐的礦業正式走入李建興的年代。

平溪人的李建興,因早年受漢文教育(他也曾擔任過私塾老師),卻因不黯日語,加上老實的性格,讓他原先的從商之路並不順遂。

然而,「誠實」的性格幫助他在一次的還錢事件中,留下好名聲,之後不但順利經營幾間礦區外,雜貨店的生意也越來越好。之後的生意越做越大以及誠信的好形象,讓他曾擔任平溪庄議員,更在戰後成為瑞芳鎮長。

1950年代的世界各國開始在重建戰後社會,更在之後的20年間,全世界再次進入新一波的工業革命。雖然對台灣而言,這也並非它初次歷經工業化時代。但在戰後,國民政府想著如何帶動產值更高的工業發展。但當時以農業為主的台灣,在工業人才斷層與缺乏資金下,也以初階的農業加工品為主。

這讓國民政府不斷對外打著「台灣人力便宜」的廣告,吸引著外資來台設廠。正巧,當時遇上美國的人力成本上升,重勞力的輕工業自然就來到亞洲國家,尤其是中美正友好的台灣。

工廠與「電力」的需求日益增加,更讓台灣曾發生「煤荒」的窘境。因此,你能在礦場周圍不斷看見「生產裕國」等字樣,時時提醒著工人們加速作業。

當時代也是「自由」與「共產」世界兩陣營的對決。美國在韓戰後,分為兩階段援助中華民國,第一階段(1950-1955年)以軍事援助為主;第二階段(1960-1965年)則主力支持開發台灣的基礎資源與建設。更派了各專家與中間組織來台進行調查與研究。

李建興因掌握台灣的煤礦資源,又與政府關係友好(李家兄弟倆將陽明山的土地捐給政府,替蔣介石祝壽,後來蔣介石為紀念孫文百年誕辰而改建為中山樓),更曾擔任台灣省石炭調整委員會的委員長。而瑞三公司的煤礦產量更曾經佔有全台產量的七分之一!

因此,瑞三公司在1957年順利申請到一筆美援經費,興建公司高級職員的宿舍。宿舍對面的所長宿舍,成為礦場權力中心的象徵,而被礦工們暱稱為「紫禁城」。

與生活搏鬥:採礦人的日常

入坑以前,所有的一切都是未知。

他們坐著運煤柴油車,「哐當、哐當」直達地下數千公尺、溫度高達40度以上的地底。礦工會以20人為一「班」。他們戴著頭燈,手持掘仔(挖礦的工具),在那窄小的坑道中工作。礦內,一「班」的頭尾則決定當天礦工們的產量,以及是否能安全到家的命運。而在不同「班」之間有時會進行產量比賽。礦工們努力在惡劣的工作環境下,尋找工作樂趣,賺著「黑金」。

在礦坑內能做的維安設施有限。早年,他們除了選用會發出聲響的相思木作為安全支架或支撐坑道的木結構(礦工們盛傳一句話,「若是聽見相思木在「哭」,一定要趕快逃跑!」)外,運用著礦工燈(只要坑內的瓦斯氣體過量,就會吹熄燈)等方式,作為「提前幾秒保命」的安全警報。其餘的,只能看老天爺的安排以及山林間「魔神仔」的臉色。

土地公廟是礦工依靠的信仰,他們稱祂作「寄命土地公」。每天礦工們會從3坪,或1.3坪大的工寮出發,經過聯絡道後,向廟裡的土地公「寄命」與「取命」。

山一直是人們充滿想像的特殊地域。它因接近天而被視為聖潔的一面,早年許多仙人與仙界的傳說;同時,因平地生活的人難以在山中掌握方向而被視為陌生,以及容易觸及「陌生人」的禁地。而在漢人的信仰體系中,「陌生人」會被視為鬼的範疇,也因此在山上你能聽到許多流傳的鬼故事。

在山上,礦工們需要不斷和山上的魔神仔協商,找到彼此相處的默契。例如,過坑道時,不可以往回走或吹口哨,更萬萬不可呼喊他人的名字;或是在礦坑旁的事務所內過夜時,一定會有「人」準時在凌晨叫醒你……

另外,你也能從退休的礦工那兒聽到,那些他們的朋友過世後,仍選擇留在原地,靜靜地聽著自己的故事不斷被傳誦。

即使礦工們再小心,仍有不小的機率會碰上「礦災」。

1969年的7月7日,本礦出口的對講機傳出礦區保安人員急促的聲音:「坑內發生災變,請緊急搶救!」瑞三礦場的新坑內,因礦坑內的粉塵過多,發生嚴重爆炸,37位礦工因來不及逃出而喪命,也是猴硐發生最嚴重的礦災。

因此,每年7月半的中元普渡對瑞三公司與猴硐人而言,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事。瑞三礦業公司會聘請高僧,常在「紫禁城」的廣場上,設下祭壇,並由所長念著祭文,展開儀式。當天的供桌會以礦業所、整煤場、各礦坑與領班各以一排為單位,因此百張的供桌更不稀奇,公司更會補助每位礦工兩瓶台灣啤酒。而在猴硐限定的事,他們特地為了因礦災而犧牲的礦工們所準備的「寒食桌」。

「在礦坑中,因為長期處在高壓力與緊張的環境,你會不斷激發腎上腺素。等出坑後,腎上腺素仍然會不斷刺激著你,使你興奮!」

礦工們出礦坑後,他們會在休閒時玩著骰子,如比大小等賭博遊戲紓壓,這些活動多半是男性礦工在坑外等著換班、休息或下班後的娛樂之一,之後更演變成社會大眾對於礦工們的標籤。

然而,「賭」對於礦工不只是身體與精神上的快感,他們也透過「賭」重新演繹在礦坑中的「賭命」的過程以及「競爭」的氣氛。這都隱含著他們的人生觀:生活環境的不確定以及他們對於生命的未知,更形塑出他們「及時行樂」的生活態度,體現出採礦人特有的氣質。

尾聲:召喚猴硐

1990年代,煤礦的產量迅速銳減。再加上,各國間掀起重視環境、公安與勞動權的風潮吹進了台灣。政府也祭出日益嚴格的法案,以確保工人擁有安全的勞動環境,成本上升下,瑞三礦業公司決定結束營業,並正式封起礦坑口。

猴硐的年輕人往城市尋找工作機會,甚至移居到大台北地區。猴硐在面臨人口快速減少與老化下,開始有人會餵養流浪貓。流浪貓也一隻帶一隻外,不少人也趁機將貓咪棄養在猴硐。2013年,美國媒體《CNN》的一篇「世界6大賞貓景點」報導中,將猴硐納入友善貓咪的景點之一,讓猴硐從人口老化的小鎮,迎來大批的遊客。

政府也將猴硐的貓咪建立專屬的身分證以及醫療照護,甚至在猴硐設有飼料碗等。同時,為了吸引人潮而建了隨處可見貓造型雕像也改變了猴硐的地景。

然而,猴硐即便成為了貓咪烏托邦,卻仍掩蓋不了在這座山林裡,那曾如同侯孝賢的電影《戀戀風塵》或《悲情城市》中所描繪的礦業小鎮,刷著屬於猴硐人的地方性。

延伸閱讀
2022美國期中選舉:為什麼通膨和經濟可能決定選票的去向?
為什麼習近平要扭轉過去30幾年來,讓中國快速崛起的改革開放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