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AR與動畫 國台圖讓古畫作動起來

如果您喜歡會動的清明上河圖,那就不能錯過國立台灣圖書館與東南科大合作推出的「博采風華─六十七兩采風圖合卷特展」,這項特展結合動畫科技與AR技術,將12幅采風圖串成一個精彩故事,讓3百多年前的畫中人物動起來。展覽自即日起到7月15日止,民眾可到國台圖參觀。

國立台灣圖書館珍藏的《六十七兩采風圖》是清朝乾隆皇帝9年(1744)時,擔任巡臺御史的六十七在臺灣期間,命畫工繪製當時臺灣原住民生活情景及地方物產,內容包括有描繪當時原住民維生方式的捕鹿、種芋、耕種、刈禾、舂米圖,還有描繪生活風俗習慣的迎婦、織布、乘屋等,共有24幅畫作。

國立台灣圖書館館長鄭來長說,《六十七兩采風圖》是研究臺灣早期原住民生活情形的重要參考資料,並為臺灣平埔族留下了珍貴紀錄,這次獲得教育部「社教機構之數位人文計畫」的補助,與東南科大合作,將這些珍貴的文件結合科技,讓畫裡的人物都活起來。

東南科技大學數位遊戲設計系主任呂幸娟表示,她將兩個采風圖其中的12幅畫作串起來,編寫出一個原住民的故事,並繪製動畫,讓織布的婦女、爬樹的小童、背著胡蘆渡河的人等畫中的人物,都動了起來,民眾參觀特展時,只要利用展場的AR(擴增實境)工具或下載APP,直接掃描圖片,畫裡的人物會動且會講故事,生動描述當時的生活情景,呂幸娟說,這次採用圖片掃描方式,所以即使展覽結束,未來民眾在任何書裡看到同樣的圖片,都還是能掃描,畫裡人物會動起來。

鄭來長說,展覽結束後,會將所有圖片放置在國台圖網站,民眾仍可以繼續欣賞,而他也歡迎教學現場的老師利用這套系統作為輔助教學內容,生動的將清朝時期台灣的生活風俗,介紹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