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紮食道靜脈 提升肝癌存活率

73歲林姓老農,肝臟長了6公分惡性腫瘤,食道並有2條為中度以上靜脈曲張,經8次食道內視鏡結紮手術並開刀切除腫瘤,5年來未再復發。(記者傅希堯攝)
73歲林姓老農,肝臟長了6公分惡性腫瘤,食道並有2條為中度以上靜脈曲張,經8次食道內視鏡結紮手術並開刀切除腫瘤,5年來未再復發。(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肝癌患者半數會併發食道靜脈曲張,恐造成食道出血、死亡率接近5成,台北榮總與高雄榮總合作,10年來對144位肝癌併發中度以上食道靜脈曲張患者研究發現,內視鏡結紮手術比起口服藥物更能顯著減少患者出血風險,有望改善治療指引。

台北榮總副院長侯明志指出,這項研究成果已於3月份刊登於胃腸肝膽領域重量級期刊「腸」(Gut)上面,可望藉初級預防策略減少肝癌病人出血機會,進而改善整體存活率。

台南的73歲林姓老農,因在6個月內體重莫名減輕5、6公斤,且感虛弱無力,經檢查發現肝臟長了6公分大的惡性腫瘤,食道內還有6條靜脈曲張,其中2條為中度以上靜脈曲張,有高度之出血危險性,他先後接受8次內視鏡結紮手術,再加上事後回診等共進行了18次胃鏡手術,又切除肝臟腫瘤,目前不論食道靜脈曲張或腫瘤,都沒有復發狀況。

北榮明腸肝膽科師楊宗杰指出,肝癌患者因血管阻力上升,會導致肝門靜脈呈現高壓狀態,共約5成患者會併發胃食道靜脈曲張,其中又有5成會發生出血情況;且出血後患者預後非常差,再出血率約50%、6週內死亡率約26到48%,兩者皆比非肝癌病人高出許多。

侯明志指出,國際上針對門脈高壓的治療共識,是優先使用非選擇性β-腎上腺素阻斷劑,若有禁忌症且合併有高危險性食道靜脈曲張,則建議接受內視鏡靜脈曲張結紮術預防出血。但此共識主要是根據過去對肝硬化病人研究結果而建議,並未對有針對肝癌病人的治療策略。

楊宗杰表示,治療團隊與高雄榮總合作,歷經10年研究144名肝癌併發食道靜脈曲張患者,結果發現,接受內視鏡結紮治療相較於口服藥物,可顯著減少肝癌合併食道靜脈曲張患者首次出血的機會,讓出血風險下降6至7成。

楊宗杰指出,針對早期肝癌患者,內視鏡結紮治療不僅可以減少食道靜脈曲張出血率,甚至可以改善整體存活率;但對於晚期肝癌患者,由於腫瘤進展快速、患者存活時間較短、不論接受何種治療的治療時間及次數皆不完整,導致在出血率及死亡率皆沒有顯著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