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合組織:明年全球GDP將恢復疫情前水平

(德國之聲中文網)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周二(12月1日)發布的經濟前景報告中表示,全球生產總量將在今年急劇下降4.2%之後,到2021年底恢復到新冠大流行病爆發前的水平。

由37個成員組成的經合組織(OECD)預測,在COVID-19疫苗推出以及寬松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的推動下,2021年全球GDP將增長約4.2%,2022年將進一步增長3.7%。復蘇將以中國為首,預計明年中國將增長8%,佔世界經濟增長的三分之一以上。

今年,由於冠狀病毒迫使世界上一半的人口留在室內,實際上已經迫使許多公司關閉了全球業務,貿易和旅行。世界經濟正在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衰退。持續不斷的病疫浪潮打消了人們希望經濟能夠快速恢復的希望。到目前為止,新冠病毒已經導致約150萬人喪生。

"自新冠病疫大流行開始以來,現在第一次有希望看到更光明的未來。疫苗和治療方面的進步提高了人們的希望,不確定性在消退,"經合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布恩(Laurence Boone)如是說。

在過去的幾周中,人們已知三種COVID-19疫苗在其臨床試驗中是安全有效的,它們引起全球政府和組織的極大興趣。

COVID-19帶來的持久損害

經合組織警告說,各國之間的復蘇將是不平衡的。擁有有效測試、跟蹤和隔離系統的國家,疫苗將快速部署,它們的表現可能會相對較好。而預計到2022年許多其他國家的產出將比危機前的預期低5%左右。

預計經濟下滑所產生不良影響將最大程度地傷害最弱勢群體,在大多數情況下會造成長期打擊。較小的公司和企業更有可能面臨倒閉。數字技術的空前利用,會讓人們在家中上班。大中小學校的學生在封鎖期間只能在線上課,這會使家庭背景不佳的兒童和青少年倒退數年。

布恩說:"盡管各國推出了大號的'創可貼政策',但即使在經濟上行的情況下,這種大流行病也將損害全球各國的社會經濟結構。"

不斷出錢

迄今為止,世界各國的政府和中央銀行注入了數萬億美元,為全球復蘇提供了支持。經合組織強調,盡管疫苗方面取得了突破,但必須保持提供資金的力度。

報告說,政府應繼續投資於公共衛生措施,以限制病毒爆發帶來新的影響,並繼續支持企業和就業,確保在取消限制時能更快地實現復蘇。

該報告還發現,更大的財政刺激措施並不一定總能帶來更好的經濟表現,這表明並非所有措施都是"明智的"。布恩說,必須將貨幣和財政支持轉移到更強勁,更好的經濟增長領域中,其中最重要的是對教育、衛生、硬件和數字基礎設施的投資。

世界銀行稱,大流行預計今年將使8800萬至1.15億人陷入極端貧困,即每天生活費不足1.90美元(1.60歐元)。

布恩補充說,各國政府應把扭轉這一趨勢,彌補收入不平等的情況作為優先事項。

經合組織呼籲各國在與冠狀病毒的鬥爭中加強合作,包括在疫苗分發和減免窮國債務等問題上。

布恩指出:"如今的新冠大流行病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第一次全面的全球性危機。它得到了全球各國的廣泛回應,但同時邊界封閉,合作減少……保護主義和關閉邊界並不是合適的答案。"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Ashutosh Pand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