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與安全考量 中國加重擁煤

中國煤礦工人(路透社/達志影像)
中國煤礦工人(路透社/達志影像)


在國際領袖正召開氣候高峰會,要對抗日益惡化的氣候變遷之際,中國卻批准開發數十座新的採煤礦場,並增建新的燃煤發電廠,被認為違反中國先前對巴黎氣候協定的減碳承諾。分析指出,中國因為經濟與安全考量,而增加使用煤炭。身為世界最大碳排放國,中國這項決定,必然影響全球對抗暖化的努力。#請聽專題報導#

中國積極新建煤場、燃煤電廠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5次締約方會議(Cop25)2日起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召開,期盼各國作出新承諾,進一步削減溫室氣體排放,以有效控制地球溫度升高。

然而,世界最大碳排放國中國,不但傳出興建更多的燃煤發電廠,更批准新建40座現代化大中型煤礦,與中國對巴黎氣候協定的承諾背道而馳,也彷彿在打臉這次峰會。

總部設在美國的全球能源監測組織(Global Energy Monitor)警告說,中國提高燃煤電廠發電容量的舉措,與控制全球暖化升溫「遠低於」攝氏2度的承諾並不相符。

控制全球升溫在攝氏2度,是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的重要承諾,而中國也是簽署協定的一員。

中國首重能源安全

中國曾經做出「能源革命」的承諾,要大幅減少對煤炭的依賴。然而這次增建新煤礦場與燃煤電廠,顯示中國正從這項偉大的承諾退卻。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10月間召開國家能源委員會會議時,就提出「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準」,釋出十四五計畫(2021-2025)將重新強調利用煤炭的信號。

從李克強傳達的訊息可以看岀,中國重視未來能源的安全更甚於氣候變遷。

此外,在今年10月初紐約聯合國氣候峰會召開之前,中國生態環境部發布了一份文件,其中不再使用2017年的「引領者」一詞來定位中國在國際氣候行動中的角色,中國僅自稱為國際氣候行動的「積極參與者」。

比起風電太陽能 北京更信任煤電

經常報導中國環保新聞的路透社記者史丹(David Stanway)分析說,即使有些決策者聲稱,中國現有的電廠足以提供更多電力,但新審批的煤礦場和煤電廠顯示,中國政府相當謹慎,仍然認為風電和太陽能等再生能源並不可靠。

美國非營利環保組織「自然資源守護委員會」(Natural Resources Defence Council)環境顧問楊富強(Yang Fuqiang)向湯森路透社表示,中國官方認為,十四五計畫會刺激經濟發展,因此他們有點擔心,可能沒有足夠的電力以支撐經濟。未來的能源短缺可能傷害中國處理經濟放緩的努力。

經濟持續走緩 難以減煤

再從現況來看,受到美中貿易戰的影響,中國經濟持續走軟,今年第三季GDP僅成長6%,創下27年來最慢增速,讓中國更加重擁抱煤炭。

中國國務院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點岀目前的兩難,他說:中國持續努力推進對抗氣候變遷,但在同時,「我們也確實面臨多重挑戰,包括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降低貧窮率等」。

減煤衝擊煤產區

何況,大幅減煤已對產煤區造成嚴重困難。史丹以煤礦主產區山西為例指出,山西嚴重倚賴煤炭,減煤危及當地經濟,而此種情形在未來幾年都不可能改變。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表示,「煤依然是重要的資源,在我們需要它的時候,我們會繼續倚賴煤,比方說現在經濟正在走緩,而且再生能源仍然相當弱勢。」

棄煤固為主流 多國依然無法放棄

為了對抗氣候變遷,國際早就以減煤甚至停用煤炭為主流。德國政府可望在2038年前全面棄煤。有32個國家加入的「棄用煤炭發電聯盟(The Powering Past Coal Alliance)」也計畫未來在5到12年內徹底淘汰燃煤發電。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更呼籲,2020年以後停止興建新的燃煤發電廠。

但是,中國並非國際上的特例,日本政府已在3日表示,「希望將燃煤電廠留作發電選項之一」。

根據全球能源監測組織,從2019年至今,共有8個國家提案新建煤電廠,總容量約12.7吉瓦(GW),主要集中在中國、印度、印尼、菲律賓和孟加拉。

非營利團體「人人享有永續能源(Sustainable Energy for All group)」主席、聯合國秘書長永續能源特別代表凱特(Rachel Kyte)也指出,到2030年前,整個東南亞都仍將以燃煤發電為主。

從以上分析顯示,對抗氣候變遷雖已是國際共識,但各國自有經濟上的考量,尤其世界兩大碳排放國都沒有意願扮演帶領者的角色,在極端天氣與天災日益肆虐之下,國際社會還需要付岀更大的努力。

#以上專題是由編譯黃啟霖撰稿、播報謝謝收聽#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