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風電國產門檻比例部分放寬

【時報-台北電】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選商即將在2022年第三季進行,由於過去國產化要求條件過高,開發商反應難以執行,經濟部調整後,將以可執行項目為最優先,例如海事工程等項目,部分國產化門檻比例也從60%放寬至50%,相關規定預計6日公告。

由於離岸風電從第二階段遴選風場開始,就有產業關聯性,經濟部訂出27項國產化任務,從塔架、水下基礎、電力設施、風力機零組件、齒輪箱、發電機、功率轉換系統及葉片等項目,都要求在台生產製造、組裝。

經濟部5月預告區塊開發選商規則時明確表示,國產化政策會延續並增加項目,其中訂出各個項目的的國產化程度必須要有六成的基本門檻,要求各項目當中數量都需達標,整體國產化任務調整成四大類共26項,新增陸上電纜線、海上變電站、新增變槳系統,推估未來每年新增產值達新台幣1,322億元。

不過,經過半年盤點,發現其中部分項目,未具競爭力,因此調整部分項目從必要改列加分項。官員舉例,機艙組裝項目,原先要整機都要達成,不過由於「動力模組、齒輪箱、發電機等就沒有國產化,把過去「整機全部」須達成,將變成有做到就即可,成為加分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國產化項目60%的門檻,部分項目當中將彈性調整為50%,包含風機的下部結構、海上變電站、海纜鋪設,過去要求是必須由國內主導,但由於相關技術仍需時間發展,因此改為只要有國內技術顧問公司參與,就會給予一定彈性。

經濟部指出,這次公布的重點,僅適用於2022年第三季風場選商,將決定2026~2027年兩年期間,共3GW併網風場,後續2028~2029年風場的國產化項目,則待2022年滾動式檢討,以前一年為基礎,預期項目會逐年增加。

至於過去較缺乏經驗的風機零組件項目,工業局希望,透過加分的方式增加本土供應商的機會,藉此發展風力機系統賞下游零組件,包含葉片材料的合作,並投資目前台灣缺乏的海事工程服務。(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馮建棨/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