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島人權藝術季 用藝術凸顯人權價值

1951年5月17日是第一批白色恐怖政治犯抵達綠島的日子,為紀念這段歷史,文化部所屬人權館今年再度邀請政治受難者及家屬重返綠島人權文化園區,並舉辦「再見 火燒島」人權紀念活動,用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及史料呈現,詮釋人權價值的重要性。 今年的綠島人權藝術季包括靜態的「從『虛擬巨惡』到『判決書』-陳武鎮木雕展」以及「夢回泰源・又見綠洲山莊-歷史文物展」。其中陳武鎮本身就是政治受難者,曾被關在泰源監獄2年,這2年的監獄經歷,讓他有很深的感受,因此創作出大型木雕人像結合無情的判決書文字,用藝術為受難者發聲。陳武鎮說:『(原音)這個過程,被抓、審判、被關,放出來以後受到監視,受到阻礙,過程是完成一樣的,所以我對這個題材我感同身受,我的創作絕大部分都跟人權有關,這是我的本分,作為一個藝術工作者,能夠為為這些不公平的事情發聲,是我的榮幸。』 今年人權季同時安排結合音樂與戲劇的「綠島百合」演出,將當年在綠島新生訓練處一名政治犯與綠島女子一段真實的淒美愛情故事,以表演藝術方式呈現,前台北市長吳三連的長子吳逸民,也是白色恐怖受難者,他的女兒吳文慧這回也將以演唱者的方式客串參與演出,別具意義。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主任王逸群指出,新政府上台後,強調「轉型正義」的重要性,蔡英文總統也公開要求國家人權博物館應儘速完成軟硬體設施,向台灣社會展示過去歷史,文化部長鄭麗君更希望國家人權播物館未來能扮演人權教育的關鍵角色,因此今年2017綠島人權藝術季就是一個宣示開始。王逸群說:『(原音)當在閱讀這些視覺藝術跟觀賞一段劇的背後, 其實有著悲痛的所有歷史的一個集體的記憶跟傷痕,其實這是我們要傳遞的一個很重要的人權教育的價值,跟為什麼轉型正義這麼的重要。』 國家人權館籌備處表示,今年的人權藝術季希望藉藝術創作呈現受難者千瘡百孔的心境及其生活中最真實的寫照,讓參觀民眾學會珍惜人權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