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電平民化推手!社會學博士陳惠萍讓太陽幫你賺錢

邁向淨零之路,可能遇到「公正轉型」危機,首當其衝就是能源不平等。台灣第一個綠能募資平台「陽光伏特家」如何解決這問題?來聽創辦人陳惠萍怎麼說。

太陽能板不再是有錢人才投資得起,你也有機會和隔壁歐巴桑一起團購太陽能板、擁有公民電廠股份。或者,出租你家的屋頂,讓大家集資打造專屬的綠能電廠,把電賣回台電,讓太陽幫你賺錢!

這些進行中的綠能革命,始自2016年、台灣第一個綠能募資平台「陽光伏特家。隔年,隨著台灣電業法修正案三讀通過,陽光伏特家順利拿下台灣首家再生能源售電業執照,持續推展「綠電平民化」運動。

創業邁入第七年,陽光伏特家已立下一座座里程碑。目前是台灣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全民電廠平台,一共邀集超過3.2萬位公名參與、擁有超過500座全民電廠,每年發電量將近5000戶家庭用電,每年減碳規模相當於22座大安森林公園。

而這場能源革命的幕後推手,是陽光伏特家共同創辦人陳惠萍。有趣的是,陳惠萍原本是能源產業的門外漢,從大學、碩士到博士念的都是社會學,究竟是什麼契機引她一腳踏入能源科技領域?

社會學博士陳惠萍跨入能源科技

「一直以來我關注的都是人,以及人所組成的社會!」陳惠萍回憶,台大社會所博士論文撰寫期間,她開始接觸到科技與社會這個研究領域,驚覺科技產品已經無所不在,大家沒有手機簡直無法生活。

在後來的研究計畫中,她也發現,即使台灣已是科技社會,眾多科技產品陸續普及於生活,但攸關能源轉型的太陽能板使用率卻始終不高。

難道是因為太陽能板在產製過程中會消耗能源、有一定排碳量嗎?陳惠萍進一步研究發現,對比於傳統能源,以整體再生能源的生命週期來說,太陽能依舊能夠發揮減碳功效。

這個發現,讓她更想釐清太陽板使用率不高的問題,這也成了她博士論文的探討主題。

為了瞭解太陽光電在台灣的使用狀況,她也參與經濟部陽光百萬座屋頂試辦計畫。原以為在各地社區推廣太陽能發電,可能是個冷門議題,卻沒想到民眾對於「種綠電」這新鮮事感到興致勃勃,只是找不到參與的方法。

2015年博士畢業後,陳惠萍笑說自己當時可能是最瞭解台灣光電產業難以發展、民眾無法參與的人。她期許自己不僅看見問題,也能夠解決問題。

太陽能板。取自陽光伏特家臉書
太陽能板。取自陽光伏特家臉書

為解題而創業,推出「陽光伏特家」

陳惠萍開始思考,有沒有機會透過商業模式,來解決民眾無法參與綠電的難題。

過去,綠色經濟是一個擁有龐大資本的企業才能參與的領域。但大部分民眾沒有這麼多的資源或是資金,也就無法參與。難道民眾參與能源領域,是塊被遺落的市場嗎?不應該被發展嗎?陳惠萍的這些心頭疑問,日後逐步發展成商業模式。

於是,她向歐美主要國家取經。她看見在德國有幾乎一半的能源比例,是來自於公民電廠;再加上,當時台灣開始流行募資平台,這也讓她看到了民眾參與綠電的機會和可行性。

2016年,他們推出台灣第一個綠能募資平台「陽光伏特家」。希望每個人都能簡單參與綠電發展,只有兩個堅持:過程要簡單、資金的門檻要低。

陽光伏特家募資平台運作方式一覽。截圖自陽光伏特家官網
陽光伏特家募資平台運作方式一覽。截圖自陽光伏特家官網

每個晴天,都讓太陽幫你賺錢

每回陽光伏特加推出太陽板認購,都很快被搶購一空。以2019年上線、位於嘉義的「阿里14」電廠,其設置容量達400多KW、有1500多片太陽能板,僅花了2.5分鐘就全部售出。

那麼,陽光伏特家的商業模式如何運作?首先,是由民眾出資,以購買太陽能板的方式投資電廠,電廠所發的電力將賣給出價最高的買家,剩下的電力則賣回給台電,每家陽光伏特家旗下的電廠都與台電簽約長達20年;也就是說,投資電廠將有20年的穩定收益,再分享給出資者。

陽光伏特家指出,如果依據地區日照情況計算電廠獲益,各電廠預估內部報酬率可達5~6%。

靠著上述創新的募資模式,陳惠萍期待實踐能源轉型的公平正義、不遺落任何人,也讓民眾參與綠電、改寫了能源領域的遊戲規則。

【陽光伏特家_綠點能創】

成立時間:2015年7月
共同創辦人:馮嘯儒、陳惠萍、鄧維侖
重要事件:
▌2016年推出「陽光伏特家」、全台首座群眾募資的公民電廠「擔仔一號」
▌2018年全台規模最大的公民電廠「擔仔六號」
▌2019年取得台灣首張綠能售電業執照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ESG週報】COP28主席是誰?為何歐美政界連署罷免他?
改善能源不平等!這家台灣NPO入選Google亞太永續種子基金
奇美、華邦電都加入!一文搞懂新加坡碳權交易所C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