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吳哥窟世遺地位 市井小民生計陷困境

全球著名的世界遺產(World Heritage)吳哥窟(Angkor Wat)在觀光人數逐年成長下,古蹟區域的土地侵占問題引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重視,在柬埔寨政府強力拆遷古蹟區違章建築的計劃下,迫使成千上萬依賴古蹟區經濟為生的市井小民面臨困境。

違章建築侵占土地 吳哥窟世遺地位受考驗

柬埔寨著名的世界遺產吳哥窟在過去數十年間,觀光人數呈倍數成長,使得當地仰賴旅遊經濟的非法人口聚集情況日益嚴重,衍生的龐大違章建築破壞當地環境,並危害這處世界遺產的地位。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在2008年的一份報告中,表達對吳哥考古公園「不受控制」的開發情況感到擔憂,但是並未將吳哥窟再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並且自2017年以來,教科文組織已向柬埔寨政府發出兩次警告,要求關注和解決吳哥古蹟地區土地侵佔問題。

此外,柬埔寨已被教科文組織要求,在去年12月提交一份關於保護吳哥窟的報告。

對此,柬埔寨總理洪森(Hun Sen)表示,為了維護吳哥窟在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地位,必須處理違章建築問題,對非法人口進行搬遷計劃。他表示,「如果政府沒有解決吳哥古蹟區的違章建築,吳哥窟將被從世界遺產名錄除名。」

在教科文組織約半個世紀的歷史中,世界遺產計劃僅將3個地點從名錄中除名,包括阿曼阿拉伯羚羊保護區(Arabian Oryx Sanctuary)、德國易北河谷(Dresdner Elbtal)和英國利物浦(Liverpool)港濱,其中利物浦港濱遭除名是因為當地政府不顧教科文組織的一再反對,堅持在世界遺產地點進行包括興建一座新足球場的計劃,引發對過度開發的擔憂。

觀光人數大幅增加 危及古蹟寺廟建築

此外,吳哥古蹟地區除了土地侵占問題,觀光人數大幅增加也對歷史古蹟帶來危害,根據英國「衛報」(The Guardian),數百年歷史的吳哥遺址建在沙層地基上,週遭的五星級飯店用水全靠鄰近暹粒市(Siem Reap)的地下水供給,但是地下水超抽問題因觀光人數不斷增加而日趨嚴重,極可能影響古蹟的建築結構。

「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雜誌記者德雷珀(Robert Draper)撰文指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在吳哥窟的工作,描述為『吸引數百萬遊客並維持大量當地人口的龐大遺址的管理典範』。但是該組織也坦承,大眾旅遊已威脅到該地區的地下水位,並反過來危及寺廟本身的穩定性。」

在爆發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大流行之前,每年有超過200萬外國遊客到吳哥窟觀光,探索身處叢林之中的寺廟廢墟。在疫情解封後,預估前往吳哥窟旅遊的觀光人數到了2025年將再增加一倍。

世遺帶來觀光收入 柬埔寨官方民間皆受惠

對於貧困的柬埔寨而言,吳哥窟吸引大批遊客到訪,每年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因此金邊政府相當重視吳哥窟的世界遺產地位,甚至在柬埔寨國旗的正中間白色殿堂就是吳哥窟。

倫敦出生的資深作家與記者弗思羅普(Tom Fawthrop)在「外交家」(The Diplomat)撰文指出:「教科文組織認可的世界遺產為全世界帶來巨大利益,尤其是對資源貧乏的發展中國家,如此可加強對許多遺址的保護、資助和修復,從而提高公眾保護遺產的意識,並增加遊客人數。各國政府也將世界遺產視為提高國家聲望和提升其作為必遊國家的地位。」

不僅如此,吳哥窟帶來的旅遊產業也催生一個由攤販、小吃和紀念品小販以及乞丐組成的微型經濟(micro-economy)體系,截至2013年,吳哥窟當地人口從1990年代初期的估計2萬人激增至大約12萬人。

為維護古蹟 市井小民生計面臨困境

柬埔寨政府已規劃在未來4個月,將大約1萬戶家庭搬遷到數十公里外的倫塔艾村(Run ta Ek),但是政府僅為每戶家庭提供一塊土地、350美元現金、30片用來蓋屋頂的鋅板與一張福利卡,民眾必須自己動手搭建新房,資源如此有限,引發民眾不滿。

儘管洪森政府拆遷違章建築是為了保護古代遺址,並為非法居住的民眾提供一個新定居點,讓民眾不必再忍受違章住屋很差的衛生條件和基礎設施,但是被迫搬遷的民眾卻擔心離開吳哥古蹟地區後,生計將受到嚴重影響。

在吳哥窟古蹟周邊已工作7年的畫家韋歇(Chan Vichet),平日依靠向遊客販售他有關吳哥古蹟相關的畫作為生,但是在柬埔寨政府為保護吳哥窟世界遺產地位的計劃下,他的家與工作室將被夷為平地,與其他被迫搬離生計來源的吳哥古蹟地區的民眾一樣,韋歇擔心自己的經濟狀況將會變得更糟。因此,如何在維護歷史古蹟與照顧市井小民生計之間取得平衡,將是對洪森政府的一大考驗。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強震破壞土敘世界遺產 UNESCO示警
戰火下的「黑海明珠」 烏克蘭港口敖德薩列世界遺產
為保護還是成就觀光?世界遺產的未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