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瘋狂言行竟成面試一大阻礙—避免孩子「現在的自己」傷害「未來的自己」

Photo By:photo-ac
Photo By:photo-ac

作者:彭菊仙(未來Family作者)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因為還沒成年,就不需顧慮數位形象?

人到中年,身邊的好朋友不少都晉升到中級以上主管的位子,常常和我聊起主管經,有一次談到面試新人這個主題。

老友L說,曾經面談一個非常優秀的年輕人當業務助理,從態度、儀表、談吐、甚至到學歷無一不讓他頻頻點頭,他給這個年輕人打了超高的分數。因為好奇,所以就上網估狗這名人選,沒想到一看到他的臉書,立刻驚呆。

此人時不時就有情緒性的貼文,用字極度尖銳,有好幾篇文章都來來回回長篇大論與人激烈筆戰,遣詞用字相當惡毒粗俗,簡直是判若兩人。老友L看後立即打消錄用他的念頭,因為以他的判斷,這名年輕人只是在短暫面試時間刻意隱藏火爆的真本性,但是,以做業務來說,圓融機巧的個性絕對是首要考量,若真錄用了此人,真不免擔心他將來會壞事!

在「暗網:被窺屏的孩子」這本書中也提到一個八年級女孩的例子,她去面試一項非常優渥的音樂獎學金,在第一階段,她以出眾的才華輕鬆過關,於是晉級到下一階段的面試。但在面試之前,她被主考官告知:「下次來之前,請先上網搜尋妳自己,把網路上所有跟妳相關的搜尋結果印出來、並帶過來。而我們也會做相同的事情,而且,我們預期兩份結果會相同。」

一個14歲的孩子有多成熟?在網路上可能從不出錯嗎?但是她就是已經必須承擔青澀生命走過的所有數位足跡,待我們的孩子大學畢業要去應徵工作時,如何保證他們的成長之路在數位國度不會被搜出莽撞與破綻?

我用這些血淋淋的案例告誡小子們: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維護、甚至經營自己的網路形象從不嫌晚!

青少年在網路上更大膽,但爸媽的管教卻更鬆

小子立即反駁:「誰能保證永遠溫良恭儉讓呢?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有表達意見的自由,誰能永遠憋住不發表呢?若是不妥,那就快快刪掉啊,要不然用匿名,也查不出來!」

然而,「在網路上沒有『取消』這個選項,任何內容都無法真正被刪除。」這是成立「養育數位原住民」工作坊的美國媒體科技博士Devorah Heitner在「什麼時候可以給孩子買手機?」這本書中所提到的;他同時提醒:「匿名也永遠不是真的匿名」。確實,只要查詢 IP 的位置,還是能知道真實的身分,或者,只要有心,從網路上其他帳號或留言的線索也很可能推斷得出藏鏡人。「天下無匿名,只怕懂科技!」

「暗網」一書比喻「網路像是打開窗戶讓人看個夠」,然而一個涉世未深、設想不周全的孩子恐怕不只是打開窗戶而已,往往還主動洞開大門,直接引狼入室!我們真的了解自家青少年的網路行為嗎?來回答以下幾個問題吧:

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可能不會隨便回應陌生人的搭訕,但在網路上呢?

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可能不敢隨便裸露或看別人的裸露,但在網路上呢?

在現實生活中,孩子乖巧有禮,言行合宜,但在網路上化為別名或匿名時呢?

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可能都會記得鎖門,但網路上的帳號與個資呢?

在現實生活中,乖巧的孩子下了課可能不會在街頭隨便遊走,更會小心避開危險的人事地物,但在網路上呢?

  • 超乎想像的事實是,孩子在網路上的面貌和現實生活中可能判若兩人:

  • 他們毫不留意、甚或豪不在意透露自己的個資與隱私。

  • 他們在網路上會接受陌生人的交友邀請、甚至和他們談心談性。

  • 乖巧文雅的孩子在網路上也會搖身變成一介狠角色,捲入筆戰、高調嗆聲,或加入集體霸凌。

  • 在昏鈍無聊的某個時刻,會突然貼上非常不雅的清涼照。

  • 一時興起,就秒傳出不應該傳的圖檔文字。

  • 在賀爾蒙暴衝時,和網友「裸聊」。

  • 在來不及後悔的低落時刻,和閨密大方分享密碼。

事實是:青少年在網路上更放肆、更大膽;但爸媽的管教卻剛好相反,網路上管得鬆、管不動!然而,現實生活中不合宜或是會觸法的事情,在網路上一項也不會被放過!因此,澳洲網路安全中心主任蘇珊·麥可林提醒父母:「現實生活中的教養方式,同樣適用於網路!」

避免傷害「未來的自己」,這些超基本!

某日,孩子滑到過去一位過去交情還不錯的好同學的臉書,他點給我瞧,說:「媽,這個同學變得我快認不出了欸!」我一看,哇,穿著流里流氣,來給他按讚的朋友三教九流,我再往下滑他的貼文,突然,滑到一篇他朋友在他版上的貼文:「召集『黑衣人』集合,為大哥送行鞠躬⋯」,我霎那間一整個傻住。

從其照片、朋友圈、貼文的走向等,孩子和我忍不住在腦海裡快速拼湊此同學目前的樣貌與狀態,我想我們心裡都有數:在真實世界中,這個朋友可能已被我們默默劃歸為點頭之交。不過,也因為此朋友臉書的特異風貌讓小子深深地被打到,所以他才有機會回過頭來思考自己在數位世界的形象,自己又帶給朋友們什麼樣的感受?想要給人什麼樣的感受?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青少年看自己更是霧裡看花,但卻是朦朧美麗、完美無瑕,藉由觀摩與討論別人的數位形象,或許才能讓大頭症的青少年真正有感!

年輕懵懂的孩子可能從來沒有想過,就是這一點一滴:每一張相片、每一個貼圖、每一篇發文、所展現的社交圈、參加的活動、所屬的團體、打卡的「足跡」、按讚的「手印」、瀏覽過的各式網頁、各種情緒下發出的留言,以及包括他朋友的每一則留言,集體描繪出他整體的形象;而臉書、IG彷彿就是一張行動名片、一個人的速寫,讓人在最短時間內一目了然,立判鮮明的評價。

以上構成這整體印象的每一個成分,在數位世界裡都可化為一筆筆0與1排列組合而成的真實資料,永遠不可能消失,但是青少年就是還沒長出長期設想的能力,以致一筆筆數位資料都可能是一把把利刀,或是戕害了自己,或是引來麻煩,他們絕對需要有人能引導他們避免用「現在的自己」去傷害「未來的自己」,而爸媽,絕對是最關鍵的角色!

以下是基本中的基本,我自己也真的很想天天對自家青少年提點一遍,但對於不耐爸媽嘮叨的青少年,耳提面命恐變成魔音穿腦!善用各種新聞事件或是生活中的案例,引導他們對照參考、引以為鑒,巧妙地偷渡重要守則,最為有效!

  • 不要在網路上公開姓名、電話、學校、地址、年齡、電子郵件、家人等任何個資。

  • 絕不要洩漏自己的行蹤。

  • 不要接受陌生人的交友邀請。網路上的朋友圈就是真實生活中的朋友圈。

  • 不要分享帳號密碼給任何朋友,包括閨密和死黨。

  • 在情緒高漲、激動、憤怒、低潮時避免貼文或回應。

  • 注意網路禮貌,注意語氣是否善意與客氣,絕不冒犯他人、做人身攻擊。

  • 網路上的不當發言須負法律責任,匿名也難免責。

對於針對自己的攻擊性的貼文或圖片,截圖存證,但不與回應;若連續冒犯已干擾生活,應立即封鎖對方。

絕不要貼或轉傳具性暗示的照片、圖片與文字。

無論感情多親暱甜蜜,絕不留給對方裸露照片、不允許對方拍攝親密或露骨照片,絕不在網路上貼親密或露骨照片。

若有任何人慫恿互傳彼此露骨的照片,請務必告訴父母師長。

更多未來Family文章

明明用手機時間都約定好了,孩子卻永遠等一下!即使鬧得不愉快,爸媽也絕不能當好人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抽菸的人若得肺癌,統統自費!不能用健保!
什麼叫做「國土計劃」與「重大建設」?
口罩國家隊是怎麼誕生的
曾經是有為的衣索匹亞青年—WHO秘書長譚德塞是疫情最大戰犯?
旅遊紓困 直接給魚 不如給魚餌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