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人民幣飆升不止 這哪招?

工商時報【康彰榮】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在2015年8月11日進行人民幣中間價報價機制改革後,人民幣匯率進入一波長達1年多的貶值週期,兌美元匯價從1美元兌6.2元人民幣左右,一路走貶至去年12月一度下探7關口,貶幅達12%左右。市場一片認為人民幣將跨入7時代。 但進入2017年後,人民幣先在6.9元附近盤整4個月,5月起展開一場凌厲的攻勢,至今不到4個月時間,中間價已升至6.6左右,貼近市場的在岸價和離岸價更突破6.6關口,繼續往前推進。以中間價計算,人民幣今年以來已升值接近5%,在岸價升幅更大,接近5.2%。 中國人民銀行近年來對於匯率政策的統一口徑,就是保持人民幣「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然而,當人民幣持續貶值時,人行官員不斷喊話:「人民幣沒有持續貶值的基礎」,而這波人民幣升勢猛烈之際,人行卻又推波助瀾,人行參事盛松成說,年底前可看到6.5。從近兩年人民幣匯率走勢看,人行嘴上雖掛著「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心理恐怕另有盤算。 擔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快15年的周小川,任內積極推動各項改革,其中又以雙率(利率和匯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國際化為最重要任務,多數成績也有目共睹。然而,在匯率市場化這一塊,周小川顯然是有所保留的。 從遠因看,811匯改推出之際,全球金融市場仍餘波盪漾,加上人民幣被納入IMF儲備貨幣之後,國際使用量擴大,使得原本封閉的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成為炒家覬覦的對象,這兩年中國和香港也因此歷經幾波匯率大戰,讓人行對於匯率市場化更保持戒心。至於811匯改的中間價貼近市場價改革,也在今年5月縮手,引入「逆週期因子」,官方提高了中間價的主導權。 從近因看,人民幣上一波貶值週期的副作用,在去年下半年顯現,不僅造成國內資金嚴重外流,外匯存底驟降,外商對中國的投資也快速消退,已經衝擊到中國宏觀經濟,在此背景下,人行只得逆轉人民幣走勢,藉升值止住國內資產流出,並重新喚回外資。至於這波人民幣要升到甚麼地位,看來至少也要等到上述金融數據明顯好轉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