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推翻國父決議!這個世界遺產將從教堂變清真寺

換日線
換日線

作者:Aylin/讓我們一起住下吧!土耳其

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台灣俗稱「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屹立於今日的土耳其伊斯坦堡,已有 1500 年歷史。

最近,則因所謂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改回清真寺」爭議,讓它躍上了國際各大媒體的重要版面:2020 年 7 月,土耳其政府發出新聞稿,宣布因國家最高行政法院判決 1934 年的政府決議無效(後面會詳述),因此這棟建築此後將即刻「恢復」為清真寺,並由土耳其宗教事務局接管,供穆斯林聚禮使用。

這個「正名」爭議,不僅牽涉到複雜的「宗教世俗化」議題,更牽動著土耳其政壇、社會的敏感神經。

「大教堂」或「清真寺」?在土耳其早已不是新聞

不過,多數外國觀光客應該不知道,或者都習慣通稱這座位於伊斯坦堡的代表性建築,為聖索菲亞「大教堂」,但事實上自從土耳其共和國建國初期以來,直到今(2020)年 7 月之前的正式名稱,都叫做「聖索菲亞博物館」(Hagia sophia museum)。

同時間,在土耳其,是否要將聖索菲亞博物館「改回」清真寺的議題,也早已經被討論好一陣子——它既不是突然發生的「驚喜」、也應該不是所謂的「震驚國際」。

事實上,這個所謂的「正名」議題,每 3 到 5 年,就會被土耳其的保守派政黨拿出來炒作一番。尤其在正義與發展黨(Adalet ve Kalkınma Partisi,簡稱 AKP)取得長期執政權後,便經常以官方媒體等管道,「宣導」此一議題。只是在土耳其「超級總統」艾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上任之前,並未具體成真。

比較出人意料的是,如今艾爾多安不僅快速簽署「正名」相關法案,更透過公開電視演說宣布:未來「聖索菲亞大清真寺」的主管單位,將由原本的「文化旅遊局」轉為「宗教事務局」,並將在短期內即刻開放作為穆斯林聚禮之用。

這樣的強勢作風,瞬間引發各國關注。包括美國國務卿、希臘總理、天主教教皇、東正教牧首⋯⋯等國際各界政治、宗教領袖,紛紛公開發表褒貶不一的評價。

為什麼自今日的土耳其建國初期以來,聖索菲亞「大教堂」其實就叫做「博物館」?又為什麼如今的「正名清真寺」爭議,會引發這麼多國際關注、國內反應亦十分兩極?

這要從聖索菲亞 1500 年來多舛的命運,與土耳其國父凱末爾的故事開始說起:

「文化遺產屬於全體人類」,土耳其國父決定「宗教中立」

「聖索菲亞」的土耳其語是 Ayasofya。這座雄偉的拜占庭式建築,已在今日的伊斯坦堡靜靜躺了 1500 年。並與對面的「藍色清真寺」(Sultanahmet Camii)倆倆相望。

它看著歷代帝國的興衰,也經歷過帝國們帶來的,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等等的「洗禮」。西元 1453 年,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征服當時的「君士坦丁堡」並更名為「伊斯坦堡」;也將當時稱為「君士坦丁一世大教堂」(Church of Justinian I)的它,改名為「聖索菲亞大清真寺」(Great Mosque of Ayasofya),直至土耳其共和國建立為止。

這一座改變建築史的劃時代建築,正如伊斯坦堡本身的命運一樣,歷經無數次的戰火、被不同的帝國征服、也因而換過了許多名字。

但歷史的血淚中,這裡也因而留下了文化的瑰寶:除了建築本身,至今裡面更仍保留著許多在不同時代被臨時掩蓋的殘破「前朝」壁畫與藝術作品——當中既保存者包括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教的宗教藝術,也保存著用阿拉伯文書寫的瑰麗牌樓。

歷史上曾誓不兩立、造成血流成河的宗教,如今卻神奇地「和平共處」在這棟建築裡:這裡因而既是土耳其最著名的觀光勝地,也可以說是世界上獨一無二,難得展現「多元宗教融合」的代表性建築。

西元 1923 年,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克(Mustafa Kemal Atatürk,以下稱凱末爾),在長達 10 多年的國內外各方勢力混戰中,終於正式帶領土耳其人們,建立今日的土耳其(土耳其共和國)。在政治上凱末爾廢除了君主(蘇丹)制度、經濟上引進工業化技術、宗教上則主張「世俗化」——亦即人民有選擇自己信仰與生活方式的權利,受法律而不受宗教約束。政府保護宗教自由,但本身對各宗教採取中立態度。土耳其國父凱末爾的種種改革,奠定了土耳其成為現代化國家的重要基礎。

當中,基於「宗教世俗化」的緣故,凱末爾總統在 1934 年召開的內閣會議中,將聖索菲亞「大清真寺」改名為「博物館」——象徵著聖索菲亞並不專屬於某一個宗教,而是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也意味著當時的土耳其,在宗教上的多元與包容。

推翻國父的決議,今日政策反應兩極

我認為,凱末爾當年的聖索菲亞「更名」,完全體現了他在宗教立場上兼容並蓄的精神,實在難能可貴。他並改革了土耳其的政治/教育體系,社會上也開始重視男女平權,讓整個社會風氣出現轉變。

這或許也是為什麼「土耳其之父」凱末爾,至今仍在無數土耳其人的心中,有著無法取代的地位:即使來到 2020 年,土耳其人們對他的崇拜、景仰,走在街頭上都仍能感受得到:伊斯坦堡的許多商店、甚至家庭的臥房之中,許多人仍會自發性地擺放著國父的照片。因為當初若如果沒有凱末爾推行的種種改革,或許就沒有今日「世俗化、多元開放」的土耳其。

然而在另一方面,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當「西方」vs「東方」;「基督教世界」vs「伊斯蘭世界」之類的對立情緒又在各地被紛紛挑起,這樣的「二元對立」氣氛,也在土耳其這個國家中發酵。

儘管土耳其的不同政黨都說自己「繼承凱末爾的遺志」,然而對「遺志」是什麼的解讀往往南轅北轍。例如現在的執政黨主張「恢復奧圖曼帝國時的榮耀感」,並在諸多宗教相關政策上日趨保守(例如先前的「同志電影節禁令爭議」),在獲得許多人士支持的同時,也有許多人質疑「土耳其還是個世俗化國家嗎?」

也因此,當聖索菲亞「正名」的消息一釋出時,土耳其當地的人民們,反應也是非常兩極化的:

保守派 / 執政黨立場:

首先(宗教)保守派、執政黨支持者的回應,自然是非常開心。他們紛紛在網路上、或上街頭歡呼「感謝總統簽署法令,為大家設想如此周到」,並且「努力捍衛我們的宗教」。畢竟這個「正名」議題,自一開始就是由保守派的政客提出的,而且已經為此在社會上爭論了好幾年。

所謂的「(宗教)保守派」是什麼意思呢?對於信仰忠貞的穆斯林來說,世界上只能有一個神的存在,那個神就是「真主阿拉」;對於基督教來說也是如此,只是那個唯一真神名為主耶穌。然而,如今多數人不論自己的信仰為何,多少都能夠接受「別人和自己擁有不同的信仰」,但所謂的宗教保守派或所謂的「基本教義派」卻不然——他們往往堅決認為政府不應該「縱容異教」,不符合傳統教義規訓的行為就該制止,否則就是背棄了信仰。

例如:聖索菲亞博物館?「不!原本,它就應該是清真寺!」

世俗派 / 反對黨立場:

另一半的反對者,則與前述完全相反。他們不論自身的宗教信仰為何(當中也有不少「世俗派穆斯林」),都指出自己「不明白為什麼總統要這麼做?」

這些族群就我觀察,以年輕一代的土耳其人居多。他們多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專業人士,或者對宗教採取比較開放的態度。其論點則往往比較「務實」:

在他們的論述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點是:「非常諷刺的是,聖索菲亞的對面,就是華麗的藍色清真寺 / 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了。這個地方,真的有必要再多一個清真寺嗎?」

說實話,在我的觀察裡也確實如此:除了伊斯蘭宗教節慶外,藍色清真寺平時就很少有當地居民特地前往進行聚禮,多半時候都是各國觀光客往來參觀。

而且土耳其境內的清真寺,真的「多到一點也不缺!」小至偏僻鄉村大至伊斯坦堡,都有當今政府挹注的經費不斷興建,甚至已經到接近「氾濫」的地步了。

更不用談聖索菲亞大教堂是一座有歷史意義的千年混血古蹟,它的獨特性並不是其他宗教建築能夠輕易取代的,每年更為土耳其帶來大量的觀光收益。

土耳其總統說「正名」是為了要開放給伊斯蘭信徒們聚禮用,理由未免也太過牽強。

「遺憾的是,這是一個政治決定」

以下談談長年居住在土耳其的我,一些個人的觀點與評論:

近幾年來,土耳其政局就充斥著不少動盪不安的因子。例如 2016 年中爆發的所謂「土耳其政變」;2018 年前後因難民危機導致的族群爭議等皆然。如今全球疫情底下的土耳其社會,通膨嚴重、失業問題攀升,許多百姓的日子也開始不好過。周遭不少土耳其朋友對於政府,也紛紛開始感到失望。

簡單來說,「超級總統」艾爾多安「對外」因 2018 年「將內閣制悍然改為總統制」與種種新聞管制、人權議題等,頗受西方陣營各國與媒體抨擊;「對內」則由於經濟表現不佳與疫情衝擊,流失不少民心。

因此,選在此刻「正名」聖索菲亞,恐怕是一個明顯的「政治」決定——這樣的舉動,為的無非是鞏固艾爾多安在保守派人民心中的地位;至少不會「跑票」!

至於對來自世界各國、沒有特定宗教與政治立場或不在乎這些的旅客來說,「正名」有什麼意義呢?

目前看起來,其實改變不大,甚至還可能是所謂的「利多」:更改為清真寺之後,觀光客還是可以進去參觀的。或許參觀動線日後會有所限制與調整(例如在穆斯林們進行禮拜的時候),但其內的古蹟與壁畫,應該都會被維持保留下來。

同時,由宗教事務局接管後,土耳其政府宣布未來「聖索菲亞大清真寺」,將取消收取門票的制度,開放旅客免費參觀。

至於未來相關規定還會不會更改,或是關於內部文物是否改變等消息,大家可以持續關注我在《換日線》的專欄。

此刻,或許有人心中和我有著同樣的感觸:這座偉大的建築儘管走過漫長歷史的動盪、帶給今日世界各地人們無數的文化瑰寶,最終似乎仍舊脫離不了「宗教」與「政治」的牽絆與束縛。或許,這就是它永遠逃不開的宿命吧!

但我們也無需過度擔憂或傷心——因為這不是我們能決定的。也說不定在未來幾年後,土耳其再度經歷重大的「政黨輪替」後,它又會重新「正名」回「博物館」了。

現在,只能說:「再見了,聖索菲亞大教堂!」;「再見了,聖索菲亞博物館!」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再見了,聖索菲亞大教堂!」——世界遺產「正名」推翻國父決議,土耳其人反應兩極》,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為何土耳其女人嚮往「如魚一般的身材」,卻個個難逃中年肥胖的「詛咒」
「土耳其 18 項世界遺產」圖鑑:從伊斯坦堡出發,來趟不輸歐洲的歷史時光之旅

作者簡介:

Aylin,7 年級生,處女座,大學英語系畢業,英語 & 華語老師,曾兼任廣告與電視劇。喜歡喝咖啡,探索穆斯林文化,更愛自己下廚,拿手功夫菜是土耳其 şarma dolması(葡萄葉香料包飯)。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人均3萬美元是錯誤的政策目標
太陽能發電的阿基里斯腱
永遠的君主?星國大選結果離民心思變有多遠?
用警察權護送陳菊,豈是「黨外小妹」的初衷?
約聘轉正紅利多 身在公門好謀職

今日推薦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