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巴金森病要開腦治療? 專科醫師闢謠解答
台語金曲歌后詹雅雯於 2021 年 3 月確認罹患巴金森病,左腦中度萎縮,正進行服藥治療中;而在 2022 年 4 月進行腦檢查時,竟發現左腦長了 0.53 公分的腦動脈瘤,需要緊急手術治療,沒想到術中竟發現右腦也有 2 顆腦動脈瘤。
而近日,原本要準備開第 3 次刀的詹雅雯,醫師竟宣布她不再需要動腦部手術,因為右腦腫瘤竟完全消失,左邊動脈瘤只剩下一點點,讓她感動到與妹妹抱頭大哭,並感謝上天的保佑與祝福。
由於詹雅雯病情相當複雜,除了巴金森病症狀日益嚴重,更擔心腦動脈瘤這個不定時炸彈,所以在治療上也是多管齊下,採用巴金森病藥物治療外,也進行了開腦手術,但也讓不明就裡的巴金森病病友相當恐懼,以為自己也要開腦。
巴金森病 v.s. 腦動脈瘤別再傻傻分不清
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楊浚銘表示,詹雅雯之所以需要進行開腦手術,應該是為了治療腦動脈瘤,而非巴金森病。腦動脈瘤是腦部的「不定時炸彈」,一旦破裂就有生命危險,像前陣子趙建銘的弟弟趙建勳就因此突然病逝。
腦動脈瘤未破裂時並無症狀,所以不容易被發現,許多患者大多是因接受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得知,而詹雅雯應該也是如此。他說,如果在未破裂前就及早發現,看動脈瘤的大小及位置,可用導管栓塞或是開腦手術,盡快移除這顆炸彈,避免憾事發生。
楊浚銘提到,確實有蠻多患者和家屬因為新聞而感到焦慮,我們都會特別解釋,巴金森病治療雖然也是有所謂「深部腦刺激術」的手術治療,藉由電刺激來調節腦內不正常的活動訊息,達到運動症狀的控制。
但治療上,仍以藥物治療為主,「不過隨著病情進展時,或藥物服用一段時間後,當藥物蜜月期過了,就會出現藥物波動,出現所謂開關現象的副作用。如果出現全身無法控制的抖動 (異動症) 等,就可考慮手術治療」,他說到。
巴金森病治療暴瘦,恐是藥物副作用造成
而針對詹雅雯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自己開始治療巴金森病後爆瘦。楊浚銘直言,暴瘦的原因很多,需考慮是否有代謝相關問題,抑或是疾病造成心理無法接受、情緒受到影響,吃不下、睡不著,也會慢慢消瘦。
除此之外,可能是服用治療巴金森病的藥物引起腸胃道副作用,如噁心、嘔吐等,如果沒有向主治醫師反應、及時更換藥物,病患大多會食慾不振,或自動減少餐食量,長期下來,就會不自覺的變瘦。
巴金森病藥物多元,務必反應服藥感受
楊浚銘強調,巴金森病的治療藥物相當多元,病友如果在服用後出現藥物副作用,務必盡早與主治醫師討論,更換更適合的藥物,避免因為藥物副作用,影響服藥的順從性。
治療上,最常見的藥物是左旋多巴和多巴胺受體促效劑。
左旋多巴是目前治療巴金森病最有效的藥物,可以立即改善巴金森病所產生的動作障礙,如行動困難、顫抖及肢體僵硬等症狀。但約莫服用 5 至 7 年左右,藥物濃度就難以在體內維持穩定,可能出現藥效波動,產生異動症。
病人體內的藥物濃度過高時,手腳或身體會不自主抖動、扭動;當濃度過低時,身體則會突然斷電,雖然意識清晰卻無法動彈。楊浚銘說:「曾有患者在家,想從椅子上起身,卻動也不能動,臀部就像黏在椅子上,非常無助」。
而多巴胺受體促效劑則是模擬腦內的多巴胺,直接作用在腦部多巴胺接受器,進行一連串訊息傳遞。雖然對於改善外顯症狀的藥效發生時間較左旋多巴慢一些,但較少因藥效波動導致異動症的問題。
楊浚銘指出,藥物選用上,會依據病人的年齡、症狀、生活需求、治療期待等來制定用藥策略。「像是腸胃差的患者,會減少口服藥,輔以貼片治療;易忘記吃藥的人,則使用長效型藥物,減少吃藥頻次等」,他說到。
也會與病人或家屬討論,動作(手部顫抖、肢體僵硬、動作緩慢、身體痠痛、臉部呆滯等)和非動作(睡眠障礙、情緒低落、焦慮、認知障礙、妄想幻覺等)症狀哪個影響大,再分別使用不同的藥物來改善。
左旋多巴對於改善巴金森病的動作相當有效,但卻有藥物使用時間的侷限性,長期服用易出現藥物波動和異動症;而多巴胺受體促效劑,則能同時改善動作和非動作症狀,擺脫心情低落、焦慮、失眠等,讓病人能維持更好的生活品質。
治療疾病的同時,也應維持生活品質
他曾收治一名發病 65 歲病人,發病已 10 年、屬中重度患者,因為嚴重頭暈而來求診。到院時,患者告訴楊醫師,他本在其他院所看診,因為藥物波動造成副作用,使得必需用低濃度、高頻次的吃藥次數來避免異動症發生。
楊浚銘說,患者 1 天吃藥達 6 次,這是多麼煎熬的事情,光是要記得吃就是難事,也造成家屬照護困難。因此,藉由這次機會幫患者調整藥物搭配,使用不同藥物與長效劑型,現在只要吃 4 次就可以了,大幅降低患者的困擾。
巴金森病治療策略相當複雜,患者、家屬都應與醫師密切配合,他說:「病人自己感受、家屬從旁觀察,在下次看診時,就能給予醫師用藥後的反饋,讓醫師能根據病人狀況調整用藥,才能確實延緩病程進展,避免失能狀況提前發生」。
而許多病友以為高劑量處方左旋多巴能讓行動自如是最佳治療策略,楊浚銘提醒,事實上,藥物劑量只要夠用,能維持生活自理、行動無障礙即可。因為用高劑量左旋多巴強力控制動作症狀,反而會造成藥物副作用、藥效波動等反效果。
他呼籲,巴金森病的藥物順從性,是影響病程進展最重要關鍵。「用藥期間,請患者感受服藥後感覺,以及家屬從旁觀察狀況,如有任何不適或異狀,千萬不要自行停藥,應盡早回診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調整劑量或更換藥物」。
巴金森病是全家人的! 醫病共同合作抗病
巴金森病不是一個人的疾病,而是全家人的!楊浚銘說,巴金森病的病程很長,對於病人和家屬都是種煎熬,因此,醫療團隊提供了疾病諮詢、診斷、治療、復健、照護、衛教等服務,用專業協助讓病友能安心治療。
楊浚銘呼籲,目前巴金森病雖然無法治癒,但只要及早發現、對症用藥,就能緩解症狀、控制病情進展,維持病友生活自理、行動無礙,進而改善生活品質、降低照護負擔。
而若想及早發現巴金森病,可養成每個月 8 號手指操檢測習慣。手指操動作相當簡單,將右手伸直、手指打開,拇指與食指規律按 25 下,再換左手進行同樣動作。如果發現手指按壓速度變慢、停頓,或手指打不開、開合大小改變,都建議至神經內科做進一步檢查。
看更多巴金森病友和家屬經驗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happyparkinsons
文 / 黃慧玫、圖 / 巫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