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癌勿喪氣 及早治療治癒率高

中國時報【報導楊明峰】 為提升民眾防癌意識,桃園市怡仁綜合醫院日前舉辦「您一定要知道的癌症預防與面對」防癌專題講座,由副院長任益民與放射腫瘤科主任王慈慧分享防癌主題,現場吸引超過150位中高年民眾到場取經,希望藉此遠離癌症,打造自己的樂活健康人生。 據國際抗癌聯盟研究報告指出,癌症每年在全球導致逾800萬人死亡;日前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公布國人十大死因排行榜,癌症連續35年高居排行榜龍頭。醫學科技雖進步,但癌症成因複雜,且年齡層逐漸降低,大部分民眾仍聞癌色變。因此,如何預防癌症與面對癌症儼然成為全球皆需正視的議題。 空汙成隱形殺手 防癌講座第一單元「癌症能預防嗎?」由任益民主講,他從台灣癌症發展現況談起,並說明生活中有許多因子都會引起癌症的發生,如長期居住於空氣嚴重汙染的地區、吸菸與二手煙汙染、長期食用菸酒檳榔、不正常性關係、生活壓力以及長期熬夜等,都會增加癌症發生的風險。 癌症的預防方法包括改善生活習慣、防癌飲食觀念、降低環境中致癌因子、高危險群的定期癌症篩檢、使用疫苗或藥物防癌及注意癌症前兆,如咳血、大便習慣發生變化、乳房腫塊或有血色滲出液、出現便血與血尿、口腔黏膜潰瘍超過一個月、陰道產生異常出血以及吞嚥不順等,都需特別留意。 任益民說,癌症的發生並非一朝一夕,從發生到對身體產生威脅時,往往需要2、30年的時間,特別是在40歲到50歲時進入癌症發生的高峰期,發生原因不外乎基因遺傳與後天環境造成。在無法改變基因遺傳的情況下,養成正常作息、健康飲食及適度運動等,皆有助於預防癌症。 由於台灣公共衛生政策成功的推動,子宮抹片篩檢讓台灣近年子宮頸癌死亡率逐年下降,甚至掉出十大癌症死亡率排行榜。任醫師也提醒現場民眾應多加使用國健署推行的四癌篩檢服務,提早發現並提早接受治療、重拾健康與生活品質,更能減少後端龐大醫療費用之支出。 第二單元「如何面對癌症?」由王慈慧以心理層面調適、社會資源運用及營養保健為主軸,並從病友的角度出發,與現場聽眾分享如何接受與面對癌症。一般人得知罹癌時多半無法立即接受,甚至出現憤怒或憂鬱情形,此時應尋求專業醫療心理諮詢,或利用適度的情緒宣洩,再以主動、積極的態度面對與參與治療計畫,也別忽略親友、病友支持的重要。 勿迷信密醫偏方 王慈慧表示,過去曾有病患接受化療所產生的副作用,造成身體不適,因而改服用草藥進行治療,最後病情沒有好轉,反而延誤了治療的黃金時期。其實大部分的癌症只要提早發現,治癒率高達8、9成,不要因誤解或迷信密醫偏方,喪失治癒的機會。 有癌症病患的家庭將背負經濟重擔,王慈慧特別指出,病患可尋求社會保險和社會救助等資源的協助。台灣全民健保已將癌症納入重大傷病範圍,持有重大傷病卡之病患,對該疾病的療程及相關之症狀處理,均享有「免部分負擔」的權益。對癌症末期病患,健保也給付「安寧病房住院」及「居家安寧療護」,減少許多就醫上的支出。 若在罹癌後出現經濟問題,可尋求相關社會資源提供醫療補助費用、生活急難救助等服務;若因癌症引起的殘障、死亡或住院治療致收入中斷,可依職業類別請領殘廢、死亡或勞保傷病給付。家境清寒、生活困頓者,也可向社政或慈善單位提出社會救助或相關補助之申請;因癌症造成生理功能障礙,尚可請領「身心障礙手冊」,依其條件可享有現金補助、福利服務或稅務、保費之減免。 最後王慈慧以「面對它、接受它、放下它」做結語,提醒民眾萬一不幸罹癌,需尋求正向力量與適當的協助,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經由兩位醫師專業的說明與講解,及與現場民眾熱烈的討論,讓現場民眾更了解預防癌症必須從生活中著手,藉由正常作息、健康飲食及適度運動等,來預防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