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偉簽署康復優先法案 毒品政策大轉彎
舊金山市長羅偉(Daniel Lurie)23日簽署「康復優先法案(Recovery First)」確立「長期康復」為市府治理街頭癮君子政策的核心目標。這項由第六區市議員麥德誠(Matt Dorsey)提出的法案,標誌著舊金山在面對毒品與無家可歸危機時,從之前的「減害」治理邁向「康復為本」的重大政策轉向。
長年來,舊金山飽受毒品氾濫與無家可歸問題困擾,街頭注射、過量急救、針頭遺留等情況屢見不鮮。過去以「減害」為主的策略雖緩解即時風險,卻未能有效改善社區環境,也讓市民對市容市貌感到沮喪。
「康復優先法案」正式將「長期戒癮、重建生活」列為市府政策主軸。羅偉表示:「這項法案反映了我們對每位掙扎中的市民所期盼的未來,相信康復是可能的,而舊金山也應為此努力。」
法案的精神並非停留在口號。羅偉政府近月已推動多項實質改革,包括:目前,市府已針對毒癮與無家可歸問題啟動一系列具體改革行動,包括成立「破除惡性循環基金」,引入3,750萬美元民間資金,用於擴增康復床位與設立中途之家。
推出新型「無毒生活環境」住屋選項,為願意戒毒的無家者提供穩定支持;同時擴大社區外展團隊與醫療、公衛系統的聯動機制,提升服務效率;並啟用全天候穩定中心,結合戒毒治療、心理衛生與執法資源,提供更完整的支持系統。
這項政策以康復導向的策略可幫助更多成癮者離開街頭,降低社區暴力與風險,讓街道更安全;其次,透過設置治療與住屋資源,能改善市容,還公共空間於居民;第三,長遠來看,政策重心從止血轉為治本,有助於提升納稅資源的使用效益,減少反覆救治與司法成本;最後,這也象徵著一個更有希望與尊嚴的城市氛圍。
來自史丹福大學的精神科教授杭弗瑞斯(Keith Humphreys)指出:「與對待癌症、心臟病相同,我們也應該對毒品成癮患者設定最好的治療目標即完全康復。」
「Way Out」執行長Steve Adami強調,過去以減害為主的策略未能遏止死亡與毒品濫用:「現在是時候轉向以康復為中心的系統,讓癮君子從求生存到活得更好」
正向行動中心主任Cedric Akbar則說:「過去我們政策缺乏明確方向,這就是城市失控的原因之一。康復優先為市府提供了清楚、人道且值得追求的目標。」
「康復優先法案」不只是市府內部的行政轉型,更是舊金山價值觀的重塑。未來政策能否真正落地,還需要市民的理解、監督與支持。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蔓延中港台 新冠病毒變異株NB.1.8.1在美多州出現病例
川普減稅案/開刀「白卡」?恐760萬人失去資格
川普減稅法案「10看點」:一般家庭年省2900元、稅率不調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