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博弈還要十年?中國能殺出美國二刀流重圍?

對於美國來說,中國是破壞全球勢力和諧的國家,對於中國來說,美國是努力遏制中國崛起的霸權國家。值得玩味的是,美國早在數年前便知道中國的實力無可小覻,卻總是在獲利的底下選擇低頭不聞,而中國卻也在如此的機會奮力超英趕美,這是美國給中國的機會,也是中國所獲得的成長空間,歷史洪流所創造出的兩方機遇與挑戰成為勢所難免。美中之間的關係,亦即是有一方勢力日益壯大,其發出的威脅力量讓各界開始恐懼時,一股抵抗盟團就會應運而生,對抗就是這麼開始的。

美國在川普、拜登執政這段時間以來,決定對中國攤牌,從政策、法案、外交、經貿、科技等方方方面面對中國進行圍堵攔截,而中國在多年一連串發展經濟、外交、軍事實力累積後開展相應對策對抗。美中間的抗衡分不清是誰攻誰防,而是在不同時間點攻守互易,攻擊不忘防禦,防禦也往往不會停滯攻擊。

美國用多條抗中法案連續攻擊

美國自2021年甚至從川普時期,國會議員幾乎每日都在國會提交涉及中國的法案,近期便通過了《2023中國貿易關係法案(China Trade Relations Act of 2023)》,要求廢除1974年《貿易法》所規範對中國的永久性正常貿易關係(PNTR)地位,以回應中共針對維吾爾人和其他中亞少數民族殘暴的侵犯人權和持續的種族滅絕行為;《減輕中國金融威脅法案(China Financial Threat Mitigation Act)》,要求財政部長就美國揭露中國金融部門的情況及其他目的進行研究提出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並非發展中國家法案(PRC Is Not A Developing Country Act)》,要求美國國務院盡力在國際組織中,撤銷中國目前享有的「開發中國家」地位,使其不再享有包括貿易等領域之優惠待遇;《2023 年打擊中華人民共和國不良影響基金授權法(Countering the PRC Malign Influence Fund Authorization Act of 2023)》,要求打擊中國對其他基金的惡意影響;《海外反腐敗法案(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要求全面打擊美國公司與中國政府間的腐敗行為;《中國匯率透明法案(China Exchange Rate Transparency Act)》,要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高中國匯率的透明度;《中國貨幣問責法案(Chinese Currency Accountability Act)》,要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反對中國人民幣在基金特別提撥的比例。

中共關注內政及兩岸
美國多條台灣法案痛擊中國罩門

美國國會除通過眾多抗中法案外,拉抬台灣的法案一樣也不少。包括《保護台灣法案(Pressure Regulatory Organizations To End Chinese Threats to Taiwan Act)》、《2023年不歧視台灣法案(Taiwan Non-Discrimination Act of 2023)》以及《2023年台灣衝突遏阻法案(Taiwan Conflict Deterrence Act of 2023)》等,皆是美國除直接打擊中國外,另一種打到中國痛處的策略。對於美國來說,拉抬台灣的權利地位,不僅符合美國民主人權自由的精神,更是讓中共難以直接在第一時間採取反制的方式,畢竟中共對台灣問題一向得停、看、聽才會進行下一步。

中共隔離台灣進入中美外交戰局內
加強塑造兩岸是「內政關係」

中共在面臨美國不間斷多項政策及法案的二刀流夾攻下,必然有所損傷。但其所採取的策略為美國歸美國、台灣歸台灣,也就是外交歸外交、內政規內政,絕不會混為一談。但由於日前美國所提的「區域應變軍備庫」的概念儼然觸犯中共紅線,估計中共將在台海軍事部署上採更加積極的作為。

習近平在連任第三任國家主席後,將政權、治權、軍權收歸三位一體,由於中共最關心的經濟在今年仍就是下行趨勢,估計會將重心轉回內政,焦點也將轉回兩岸(中共一向將台灣問題視為內政問題),而近期中共所刻意塑造的萬國來中的形象,意在刻意淡化美國對中國的批判、抗中政策及法案的通過皆屬無理作為,打造「一個中國」的形象;台灣前領導人訪問事件、所見層級等,都在加強台灣對於中國來說是名副其實的「內政關係」,給予「禮遇」但絕不容許「逾越」;再加上中共對台統戰即將邁入新階段,孤立台灣內部中共所認為的敵人,只要是「非敵人」都願意拉攏,給予機會,民間與民間、民間與官方、民間與前官方等形式,皆來者不拒,積極擴大協商統一戰線,促進兩岸融合的廣度和深度。簡言之,中共將積極採取分領域、分敵我、收效益的統戰作為,加速統一進程,時間壓力已然就在中共那方。

作者》許慧儀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台灣令我有個心理輔導的夢—阿德勒名書分享(上)
身為在台港人的你 會選擇離開台灣嗎?
一場車禍 讓我遇見台灣的醫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