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經濟戰下文明的逆潮
午夜夢迴,對美中經濟戰總覺得有點怪怪的。雖經濟學界、戰略家有所謂修昔底德陷阱、美中科技戰、新冷戰圍堵等說法,乃至於華為出現新手機,也被視為是戰略勝負的觀察重點,但我總感覺哪裡不對勁,好像我們的思路,有一點走了歧路。今天就來分享一點的反思筆記吧。
首先,從文明發展的進程看,在中美戰略上,美國似乎有意逆行,阻擋文明的前進。文明之發展,大體是朝著更高的生產力,向更高技術性的方向進步。美國既然布下了全球化生產鏈布局,以「新自由主義」為理論基礎,將產業鏈分散到全球,這不僅是生產也是市場的利益所在。最早期從東亞的日本開始,發展為四小龍,依「雁行理論」再發展到中國。這個資本主義系統所著眼者,不僅是生產、勞動力、寬鬆環保法令、低成本土地取得,更包括新興市場。靠著這些市場,美國主宰了全球經濟。
東亞這個全球化的大結構是美國構築起來的。只不過,美國沒想到中國沒有依照四小龍的路子走:經濟發展/中產階級/社會運動/民主化改革。中國走上依舊由共產黨領導的「計畫型市場經濟」;更重要的是中國體量太大,大到難以操控。
中國藉由改革開放的經濟基礎,加上明清以降的市場經濟傳統,很快發展出充滿活力的民間經濟,並藉由大量人口基礎,很快開展出新興網路經濟。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皆是。網路帶來的變化,讓中國的市場經濟有了前所未有的活力。網上交易也讓農村經濟得到活絡的機遇。
有這個大體量的民間經濟為基礎,中國才有實力和需要去發展高科技產業。當然,從國家發展戰略著眼也有此需要,但並不迫切。讓它迫切起來的,反而是美國發動的經濟戰。起初是關稅戰,關稅不足,再以科技戰,試圖阻止中國的科技發展。尤其華為5G的出現更是一個標誌。
就資本主義的自由經濟來說,科技應是全人類共享的文明成果,誰能取得更好的科技,提高技術、製造能力,就能為自己賺大錢,為人類文明造福,誰也不應抵擋。但美國卻為了獨占利益,採取完全相反的作為,要阻擋文明的進步,讓5G無法發展。於是發動人身逮捕、司法訴訟、經濟制裁、阻止原件販賣等非經濟手段來干擾科技的進展。但這有可能嗎?美國為什麼不好好利用這種進步的基礎維持更高端的領先地位?當有人發明了鐵路,你卻用馬車去擋住,有可能嗎?
美國在這一點上,違反了文明的規律,試圖阻擋科技的進步與應用,這恐怕是註定要失敗的。更重要的是,她錯估了中國的體量與決心。中國的體量與日本不同,也不是只為了經濟利益,而是為了國家的自立與生存。美國本想逼得中國退回加工出口區的地位,但中國卻發生了生存危機。而生存危機會迫使中國發動文化動員,召喚自五四運動以降「救亡圖存」的國家意識形態。這場貿易戰,於是成為自鴉片戰爭以降,中國人受欺侮的象徵,是兩百年來的自尊心之戰。
這樣的心理,在華為做出Mate 60 Pro新手機,在中國大賣,就可以看出來。這是一場被美國激發出來的新民族主義。「被歐美列強欺侮了近兩百年,被壓在地底下打,打兩百年了,有一天稍稍要站起來,你就又來打,非得按下去低頭認慫,乖乖當奴工才要罷休。你夠了沒有?」這就是被侵略、被集體霸凌所激起的民族之怒。華為只是這民族情緒的出口。但這樣的心理,美國會了解嗎?
這場戰爭還長著,沒有10年、20年不會有結果。但長遠的文明規律,卻顯示了它可能的最後結局。(作者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