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解凍?商務部長會談 學者分析下一步關鍵指標

美中商務部長25日在美會晤,這是中國間諜氣球事件後,首次美中部長級會談。美中關係在低迷數月後,開始出現解凍跡象;但專家分析指出,許多可能威脅脆弱和解趨勢的刺激因素仍然存在,變數仍多。

談及解凍時機,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中國計畫主任孫韻(Yun Sun)對「美國之音」(VOA)表示,華府希望展現與中國競爭的管理能力,在氣候變化、打擊芬太尼販運等各種問題合作,也希望北京能成為俄烏戰爭中的建設性力量。

與此同時,中國也試圖利用互動關係解決關切議題;例如,儘管美國不可避免將減少或結束對中國的高科技產業依賴,但北京相信在特定行業、公司或產品上,仍有談判空間。

喬治城大學美中全球對話倡議(Initiative for U.S.-China Dialogue on Global Issues)資深研究員懷爾德(Dennis Wilder) 表示,美中推動和解的一大共同因素是,美國11月將在舊金山主辦APEC峰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認為他到場有助國家威望,拜登也希望有更多領袖到場,只有俄羅斯總統普亭除外。若習近平出席APEC峰會,就有機會與拜登舉行美中峰會;這將是去年11月兩位元首在峇里島20國領袖峰會會面後的第二次當面接觸。

威爾遜中心季辛吉中美研究所(Wilson Center's Kissinger Institute o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所長戴博(Robert Daly)認為,拜登政府使用安撫語言、做出明智嘗試,以緩和本質上已是冷戰的關係。但由於華府和北京並未重新考慮目標,也未改變對自身或對手的評估,即使關係升溫,也不會改變美中關係的基本方向。

許多可能威脅脆弱和解基礎的刺激因素仍然存在;其中包括拜登政府打算以行政命令建立對外投資篩選機制,限制美國企業投資中國半導體等關鍵技術領域。孫韻指出,華府有人猜測行政命令已暫時擱置,但中國預計它仍會在某刻公布,「這未必有助於增強雙方合作意願」。

至於雙方關係會否進一步升溫,關鍵指標將是:北京是否同意下周在新加坡防務會議上,兩國防長會晤。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季辛吉:中國求安全而非統治世界 美應克制對抗多對話
國殤日長周末出遊爆人潮 首日上千班機延誤
被逼拍裸戲 「殉情記」男女主角求償5億遭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