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按暫停鍵 引爆物流危機物價難降
美中貿易戰進入談判期,市場卻沒拍手叫好,零售業還忙著漲價。原因就是一連串骨牌效應,正衝擊美國貨運的心臟。物流業警告,貨櫃會不說謊,在運輸成本的壓力下,這場供應鏈亂流,消費者將成為最大輸家。
美中貿易戰突然按下暫停鍵,關稅從145%降到30%,90天談判期如期展開。但業界並沒有因此鬆一口氣,反而是一場更大的混亂正在醞釀。
貨運市場分析機構執行長富勒指出:「原本預期2025年將是經濟復甦、貨運蓬勃發展的一年,但情勢已然逆轉。」
來自CNBC的全球供應鏈記者拉瑞科也直言,政府在關稅問題上雖然做出讓步,但對於供應鏈的實際運作卻缺乏關注。「供應鏈涉及許多複雜面向,政府現在沒有在關注這些,這讓許多人深感不安與恐懼。」
關稅降低聽起來物價應該要回到正常水準,但包括沃爾瑪等零售業者紛紛表態要漲價,原因就出在供應鏈。從商品訂購到實際上架,需要大約三個月的時間, 這段期間碰上關稅震盪,成本很難不顯現在商品價格上。
拉瑞科補充:「我與物流業的每位執行長討論,他們一致認為經濟衰退無可避免。貨櫃數據不會說謊,目前進港量銳減,即便進港成本也將大幅攀升,這些額外成本終將轉嫁給消費者,而消費者早已財務吃緊。」
貨運產業在這波關稅上沖下洗之下首當其衝,達成協議前的幾週,南加州的進口量下降了35%,進口商品又佔了卡車運輸總量的20%。關稅來的又快又急,這些靠物流貨運養家的產業根本措手不及。
富勒分析道:「令人玩味的是,最先承受到經濟衝擊的竟是一些川普最堅定的支持者。」
現在美中關稅進入90天協議期間,對物流的需求又出現完全不同的變化。先前不斷延後訂單的公司,要趕在出現更多變化之前將產品運送到美國。訂單從銳減轉變為暴增,但問題是實際的船運跟貨運跟不上腳步。
物流公司全球供應鏈副總裁布拉希爾指出,在中國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確保船運空間,以及找到可用的貨櫃來裝載貨物」。
短時間內大量商品都要送進美國,業者面臨缺少貨櫃、碼頭沒有辦法消化大量的貨物的困境。
大批商品短時間湧入美國,導致貨櫃短缺、港口與轉運站消化不及,供應鏈壓力急遽升高。布拉希爾說:「通膨壓力與物流延遲的風險正在升高,港口或鐵路運作的瓶頸讓貨櫃無法及時離開碼頭。」
卡車運輸產業受到關稅震盪衝擊,一時之間也無法運送這麼多的產品正面臨人力與成本雙重壓力。
布拉希爾指出,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初,可能有多家貨運業者無法撐過高昂成本而退出市場,特別是一些大型公司也可能在2025年第一季選擇離場。
「由於卡車運輸能力無法應對暴增的需求,一旦市場復甦,運費也將水漲船高,」他警告。
關稅與運輸有限的情況導致庫存告急,美國關鍵化學產品供應吃緊,建築材料甚至可能完全斷貨。但更讓業者害怕的,美中談判過程當中可能出現的變化。
奧本大學商學院學者李奇指出:「運輸業確實存在一些機會,但目前仍高度依賴人力。這種結構性的問題短期內難以改變。問題不在於困境是否存在,而是這場混亂究竟要持續多久——目前看來,終點似乎遙不可及。」
不論是利用自動化還是轉移供應鏈來源,都需要時間跟成本消費者只能被迫買單,不少小型企業或是新創產業甚至可能就此倒下。不論政治人物的說法有多漂亮,供應鏈風暴正步步逼近,美國民眾的荷包正在變輕。
更多 TVBS 報導
立可白「包裝分紅藍」有什麼差別? 釣出文具廠商曝真相
台灣建商恐「爆倒閉潮」!房價暴跌求賣掉 專家:衰退開始了
才爆妹妹取消台灣國籍!歐陽妮妮小孩出事了 與尪狼狽模樣曝光
有片/公車拋錨乘客竟怒踹、持保溫瓶重擊 司機昏迷命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