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對立 波灣戰雲密布

Army cadets attend a funeral ceremony for Iranian Gen. Qassem Soleimani, shown in posters, and his comrades, who were killed in Iraq in a U.S. drone strike on Friday, at the Enqelab-e-Eslami (Islamic Revolution) square in Tehran, Iran, Monday, Jan. 6, 2020. (AP Photo/Ebrahim Noroozi)
圖片來源:AP

新年伊始,美國即於1月3日空襲伊拉克巴格達國際機場,並且擊斃了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部隊」(Quds Force)指揮官蘇萊曼尼(Qassim Soleimani)。表面上,美國此舉是報復去(2019)年12日31日伊拉克親伊朗群眾圍攻巴格達美國使館;實際上,蘇萊曼尼早被美國視為眼中釘,欲去之而後快。所以川普總統事後洋洋得意,透過推特宣稱:「蘇萊曼尼要為許多在中東喪生和受傷的美國人負責。」

蘇萊曼尼非等閒之輩,在伊朗政壇屬重量級人物,他的死亡,將使美伊對立升高。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Ayatollah Ali Khamenei)聲稱,伊國將採取報復行動。西方觀察家研判,報復的方式可能包括:策動代理人戰爭、掀起遍地烽火的網路攻擊、破壞原油供應和發動軍事攻擊等。川普意識到事態嚴重,故警告伊朗勿輕舉妄動,並表示美方已經鎖定52個伊朗目標,若德黑蘭進行報復,攻擊美國人民或資產,美將「快速且沉重」痛襲伊朗。看來這一波美伊衝突若不儘快化解,結果將如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拜登所說:「中東很有可能爆發一場巨大的衝突。」而這場衝突可能因大國介入,產生牽一髮而動全局的影響。

由於歷史、文化、種族、宗教等複雜因素,中東地區戰亂頻仍,向有「火藥庫」之稱;加上當地蘊藏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一經政治因素點燃,則無異「火上加油」,對國際局勢產生的影響,正是名符其實的「星星之火,足以燎原」。蘇萊曼尼遭擊斃後,國際油價應聲而漲,國際社會紛紛表示關切,要求對立雙方自制。

伊朗在波斯灣地區的重要地位,不僅因其原油儲量佔全球的10%,更因地處輸油要道的荷姆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並擁有發展核武的能力。2015年7月14日,伊朗與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美、英、中、法和俄羅斯),再加德國與歐盟,達成「伊朗核協定」(Iran Nuclear Deal),伊朗同意停止核開發,換取國際社會取消制裁。

2018年5月,川普政府指責伊朗違反協議,片面宣佈退出。美國除透過「極限施壓」,恢復對伊實施制裁外,並快速增兵至中東,以及結合地區內的阿拉伯盟友,推動成立了「中東戰略聯盟」(MESA)。伊朗拒絕在美國全面解除制裁前,與美方進行對話,並威脅恢復核開發項目。在伊朗石油出口被禁的情況下,中東的政治經濟權力天平逐漸向沙烏地阿拉伯傾斜,令鄰國伊朗晝夜難安。伊朗除對地區內的美國駐在機構採取「軍事騷擾」策略外,也積極努力尋求外援。

2019年12月27至30日,伊朗、中共及俄羅斯首次在阿曼灣(Gulf of Oman)地區舉行海上聯合軍演。伊朗軍方發言人形容這次聯合軍演的目的是「推動區域安全合作」,而演習的結果將表明「伊朗是無法被孤立的」。但美國媒體CNN卻評論,這次聯合軍演可能會被川普政府看成是一項挑釁舉動。

中國大陸中東問題專家冀開運教授,把此次三國軍演歸納為以下四方面意義:

第一,在美國川普政府的極限施壓下,伊朗可以表明自己在國際社會上依然能夠團結朋友,抵抗美國的壓力。

第二,俄羅斯長期以來同樣受到歐美各國的打壓,與中伊雙方開展聯合軍演,可以借機表明自己在印度洋和中東的影響力及發言權。

第三,在面對中美貿易摩擦和美國壓力之際,中共透過參加軍演,能夠表明自己做為大國的立場、責任和擔當。但是,中方的舉動並非表示要與美國進行對抗,中共與第三方的合作只表明國際政治的多元化、民主化。

第四,中共、俄羅斯和伊朗在面臨美國壓力下,聯合軍演亦有「抱團取暖」之意,表示要對美國的高壓態勢「說不」。

所謂「遠水救不了近火」,受到地緣政治的影響,中共對中東地區一直採「韜光養晦」的政策。但隨著中國大陸綜合國力的提升,中共逐漸把外交觸角延伸到這個地區。與中共比較,《華盛頓郵報》認為,俄羅斯近幾年的中東政策比較靈活,使其在中東的地位大為提升,各方都願意與莫斯科對話。例如,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互有敵意,莫斯科與利雅德和德黑蘭卻都能維持友好關係。對俄羅斯而言,這次演習的最大意義,是與中共在離雙方邊境遙遠的地方進行軍事合作。

針對美伊緊張情勢,中共外長王毅於1月4日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通話時稱,中方高度關注美伊矛盾的激化,反對在國際關係中濫用武力。中俄應加強戰略溝通,為妥善應對當前中東局勢發揮負責任作用。

王毅的表態有中共經濟和戰略利益的雙重考量。中共和伊朗一直保持密切的外交、貿易和能源關係。中國大陸是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地,對中東能源的依賴很大。在美國制裁伊朗前,中共年均進口近3,000萬噸,佔伊朗原油總出口的半數以上。在美國宣佈對伊朗石油禁運後,據說中國大陸的公司多次不顧制裁,持續與伊朗進行貿易。《彭博社》去年9月公開的一項報導指稱,中共是以「極低的折扣」從伊朗手中購買石油。

值得注意的是杜拜諮詢公司「卡馬爾能源」(Qamar Energy)首席執行長米爾斯(Robin Mills)的一項評論。他認為中共可以運用購買伊朗石油,做為中美貿易戰的談判籌碼。米爾斯還指出,這同樣關係到中共能在多大程度上挑戰美國。更重要的是,他告訴《美國之音》說:「追根究底,這不僅關係到伊朗,還關係到美國透過制裁向中國施加高壓外交的能力,這些制裁未來可能適用於新疆、臺灣等中國核心利益問題。」

臺灣即將舉行總統和立委選舉,選後兩岸關係如果出現重大變化,勢必對中美關係造成影響。但在中共眼中,「臺灣問題」和伊朗問題不同,一旦臺海有事,美國如何施壓、中共如何抗壓,當然會有不同的考量。

【作者 趙春山/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遠景基金會首席顧問】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大選前一星期還能做甚麼?
趙少康:民進黨過半 台灣會完蛋
林靜儀的言論是白色恐怖?台灣真是個好地方
年度恐嚇王大賽誰能勝出?
反滲透只為漂白失政?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