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亞洲女性戀物癖」的醜惡真相

作者:彭孟嫻 Jessica/海外法律人的生活觀點

上週(2021 年 3 月 16 日),一名男子在美國亞特蘭大地區的三個水療按摩院,連續以殘酷的手段殘忍槍殺了 8 人,其中 6 名明顯是針對亞裔女性,引發了美國社會、尤其亞裔族群極大的憤怒和恐懼。

根據《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等媒體報導 (3 月 18 日):警方表示,身為白人(caucasian)的嫌犯於槍殺案後很快落網,並在一遭到拘留時就立刻「否認這是種族歧視」,然而調查人員當然並未因此排除其種族仇恨的犯罪動機——尤其事實非常可能與此恰恰相反。

前述報導並指出,嫌疑人告訴警方,他有「性癮」(sexual addiction),在按摩院進行槍擊的原因,是為了消除他的「誘惑」(temptation)。他接著說,過去自己經常光顧這些由華人經營的按摩店,發動襲擊的原因是「向業者報仇」。警方說, 8 名不幸因槍擊喪生的受害者中,7 名都是婦女,當中 6 位都是亞裔,「這無疑是針對性的仇恨犯罪,這是無法接受的」一名參與偵辦的員警表示。

揭開「亞洲女性戀物癖」、「黃色狂熱」的醜惡真相

這名兇嫌的說詞一經媒體披露,立即讓美國無數女性與北美華人社會/亞裔族群同感憤怒。因為他所說的「性癮」,其實就是長期潛存於北美社會,延伸自「白人種族優越主義」(white supremacist ideology)「對亞洲女性的戀物癖」,也就是所謂的 Asian fetish——當中的「物」指的不是物品,而是指「亞裔女性」。

在此要先強調,絕非所有的北美白人男性都有種族優越感主義,與亞裔女性約會、交往的白人男性,也絕非都有所謂的「Asian fetish」或「Yellow fever」——然而,此個案卻也赤裸地揭開了這兩個高度爭議名詞背後,部分人士長期物化亞裔、尤其女性族群的嚴重問題。

尤其,嫌犯供稱自己的犯案動機是「性癮」而「不是種族歧視」,這樣的言詞更是讓人不可置信,因為「亞洲戀物癖」(Asian fetish)、「黃色狂熱」(yellow fever)在北美社會絕非能登大雅之堂的正面詞彙——這代表對特定族裔女性的嚴重物化與矮化,亦即白人種族優越感者把華裔、亞裔女性視為洩慾的「物品」(object),而不是人!

但更為殘酷的真相是,由於長期存在的刻板印象,部分白人族群始終認為 Asian fetish 等詞彙與衍生出來的種種行徑,不過是男人們對亞裔女性「情有獨鍾」、「存有性幻象」,是對對方的「讚美」和「欣賞」,沒什麼大不了的;殊不知對許多亞裔女性而言,這其實是經常造成讓人備感痛苦的性夢魘。

再次強調:不是所有的白人男性都有種族歧視,以下分析只以此命案當中的案例,點出長存於北美社會的刻板印象,與當中的錯誤想法——這些過去經常被視為「私領域」、「個人性癖好」而輕率視之的問題,卻在此案中種下仇恨殺人犯罪的危險因子,更可能加劇針對亞裔族群的仇恨與偏見而不自知,其嚴重性不言可喻:

「亞洲戀物癖」(Asian Fetish),許多亞裔女性的夢魘

什麼是「Asian fetish」?

這個詞,其實在北美的校園與職場不時能夠聽到,儘管言者可能無意或用以自嘲,但對多數亞裔女性而言,聽到這些詞語時經常感到不舒服。簡而言之,這個詞彙多半意指:「(通常為)白人男性特別迷戀亞洲女性,認為亞洲女性在性的吸引力上高於其他族裔。」

筆者長居加拿大,不時也發現,有部分白人男性族群會對華人女性有「異國種族情調」(Asian women are exotic)的錯誤想法,甚至認為這是一種「崇拜」或「讚賞」——少數不明究理者的當事人可能也如此認為、甚至感到「榮幸」,但事實上只要長期生活於北美社會的華人 / 亞裔多知道,女性被認定「具有異國種族情調」,非但缺乏基本尊重,更是被亂貼標籤。

當然,必須不斷強調的是,多數白人男士選擇與華人 / 亞裔女性交往,與前述的這些形容詞無關——不同文化、族裔間的愛情,都是奠基於互相尊重、互相欣賞之上。然而同時間,在少數具有「白人種族優越」想法的男性心中,這所謂的「異國種族情調」,其實是十分負面的想法:他們認定華人 / 亞裔女性的「異國風情」,其實意味著:順服、聽話、好控制。

在《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中發表的一篇研究:〈什麼是異國情調的美?第二部分:亞洲戀物癖檔案〉當中,哈佛大學的研究者 Mahzarin Banaji 對「內隱聯想」的研究表明,外顯和內隱的種族態度常常不一致(Devos&Banaji,2005)。

亦即,許多人儘管自認不是種族主義者,但當進行隱性種族主義傾向測試時,卻有明顯的偏見和偏見態度——研究並以「亞洲戀物癖」直指問題核心:一個有「亞洲戀物癖」的男性族群,自認為是「欣賞多元文化的美」,然而實際上在心理研究測試後的結果,卻經常可能顯示其存在種族主義的傾象。

暫且撇去嚴肅的學術研究不談,在一般日常生活中,這樣所謂「亞洲戀物癖」、「黃色狂熱」,也經常讓身為亞裔的女性不堪其擾:筆者在加拿大求學的過程中,尤其大學時期,就有不少亞裔女同學將車停在停車場時,被人針對性地於擋風玻璃夾上紙條,寫上有關「性」的挑逗話語,當中更不乏敏感的種族用詞——留言者明顯地自以為在「表達對亞裔女性的欣賞、追求」,卻造成當事人高度的不舒服與恐懼。

「黃色狂熱」(yellow fever)背後,對亞洲女性的「性貶抑」

「Asian fetish」(亞洲戀物癖)之外,所謂的「yellow fever」(黃色狂熱),也是北美英文俚語中常見的詞彙,同樣用以表示(通常為)白人男性對亞洲女性(在性領域中)的翩好與刻板印象。

根據《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的專文:〈Yellow Fever: The Exotification of Asian Women〉(黃色發燒:亞洲女性的化身)指出,他們(對亞洲女性「發燒」、「狂熱」者)可能會隨意地將其歸因於對方的「外表」、或個人的「主觀喜好」;但當深入探究後,許多人會承認其實是基於對「亞洲文化」的迷思,或對亞洲女性懷有「刻板印象」——而這些「迷思」與「刻板印象」再經檢視,更往往涉及敏感的種族主義、厭惡和貶義女性等負面價值觀。

心理學研究者 Saedi 博士在本篇文章中直指:亞洲血統的婦女,在此類迷思中經常被「異國風情化」,成為「順從、為討好男性而生的『性愛小貓』(sex kittens)」——但這些「印象」既完全與事實無關,更在無形中標籤化、矮化了所有亞洲女性,從而助長種族偏見、歧視甚至性犯罪的產生。

回到這次的重大刑案:綜觀嫌犯經媒體披露的供詞,明顯認為亞洲女性就是「性」的化身,甚至認為華人女性在按摩店工作,就是性交易者——因此他才會遭到「誘惑」,並且為了消除「性癮」而犯下針對亞裔經營理容院的槍擊案。

然而,何以由華人經營的水療館、按摩店就是「妓院」?工作者就是「妓女」?這刻板印象背後潛存的意識形態,著實讓人不堪聞問,更反應了在看似屬於私領域的性議題中,那些過去少被攤在陽光下檢視的長期偏見與其危險性。

小結:亞特蘭大市長公開指出:「除了仇恨犯罪,我很難想到其他原因」

案發之後不久,亞特蘭大市長 Bottoms 在接受 CNN 知名主播安德森.庫珀專訪( Anderson Cooper 360)時公開指出:「對我來說,這(槍擊案)針對亞洲人開設的水療中心、被殺的婦女中有 6 人是亞裔,因此除了仇恨犯罪,實在沒有別種原因可以解釋。」

筆者認為,這樣的宣言別具意義,因為它迫使北美社會重新檢視、正視長存於灰色地帶,過去多未能浮上檯面的,針對亞洲族群的「性偏見」與背後潛存的種族歧視問題。

當然,不是所有對亞裔女性有錯誤偏見與性幻想的男性,都會成為種族仇恨犯罪的殺人嫌犯——然而這樣針對性的族群偏見,卻在更多領域造成當事人不堪其擾,更難以得到真正的平權與尊重。

看似「個人癖好」、並且往往被戲謔視之的「黃色狂熱」、「亞洲戀物癖」等,背後其實是「亞洲女性歧視」(discrimination against Asian women)的具體展現,更是成熟社會應該亟力避免的想法。

我們都知道,行為是經由學習而來——而學習除了在校園中,更在社會上的每一個角落。衷心希望這次的重大刑案,能讓北美社會正視其對亞洲族群的刻板印象、包括物化亞裔女性等長期問題,避免偏見持續蔓延。

最後,筆者撰寫此文的目的,絕非激起亞裔人士與白人族群的對立、更不願強化「種族意識」。事實上我在校園與職場上所遇到的西方男士,大部分也沒有對東方女性的歧視問題——然而,針對亞裔的種族歧視問題確實存在,更隨著新冠疫情的延續越演越烈,同樣是直得我們正視、並且高度關注的重要議題。

畢竟,延伸亞特蘭大市長的說法:如果因為想要消除「性癮」,就帶槍到「華人」經營的水療館、針對在那裡工作的無辜「亞裔」女性開槍射擊,這若不是對亞洲人士的種族歧視與最惡劣的仇恨犯罪,那又會是什麼呢?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震驚北美華人社會,亞特蘭大連環槍殺事件:「黃色狂熱」下,駭人的仇恨犯罪》,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永遠的外國人」:亞裔美國人的沈重宿命,還能翻轉嗎?
美國亞裔仇恨犯罪,疫情中暴增 1900%!連加州科技公司徵才都敢直言「不要亞洲人」

作者簡介:

彭孟嫻 Jessica Peng,目前從事法律調停工作(家事法&商業法),同時也是加拿大調停仲裁協會會員。曾任加拿大家事法庭諮詢部、加拿大市議員助理、加拿大皇家銀行、德商醫療研發加拿大總公司進出口部門。 畢業於約克大學法律調停、森尼卡法律顧問、皇后大學經濟系。 專注於家事法離婚議題調停、小額法庭調停、租約法調停。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