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提案增加國防預算之戰略意涵
⊙台灣智庫國防安全小組
一、前言
中國在印太的軍事擴張,已對美國在本區形成巨大的壓力,當前美國面對的問題不在科技落後,而是其製造業跟不上,不論是艦、船、戰機、飛彈與砲彈等戰爭必需品,美國國內生產力都遠落後於中國。據悉,經過政府、智庫及美軍多次兵推顯示,在印太地區戰爭一開打,美軍現有飛彈及砲彈很快將用罄,若不趕快修正美國現行困境,美軍很難在印太地區贏得戰爭。
基於前述現實,國會提出增加2025年國防預算1,500億美元法案,冀強化前述弱點,維持美軍在質與量的優勢。未來此法案將透過「調和程序」(reconciliation)推進,這是一項國會特別立法機制,允許與預算相關的法案僅以簡單多數票通過,無須達到通常60票的門檻,殊值持續關注。本文分從美國近五年國防預算、美國擬增加國防預算1,500億美元、戰略意涵及政策建議等層面析論如後。
二、美國近五年國防預算
美國為應對中國的軍事挑戰,國防預算的挹注首當其衝,川普(Donald Trump)總統第一任期期間國防預算持續增加,例如,2017年國防預算為5,827億美元,2018年首度突破7,000億美元,爾後國防預算呈現年年增加趨勢。以下茲以2021至2025年國防預算為例,檢視其國防預算變化,當中除2022年減少3.53%,2024年略降1.1%之外,餘均呈成長趨勢,各年國防預算金額,以及消長變化,綜整如表一。
表一 2021至2025年美國國防預算消長 | ||
年分 | 國防預算 (億美元) | 消長(%) |
2021 | 8,062 | 3.58 |
2022 | 7,777 | -3.53 |
2023 | 8,579 | 10.3 |
2024 | 8,414 | -1.1 |
2025 | 8,860 | 5.3 |
資料來源:綜整各媒體
三、美國擬增加國防預算1,500億美元
據悉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於4月29日通過增加2025年國防預算1,500億美元的法案,此法案旨在因應美軍目前最迫切的需要,例如強化造艦、飛彈防禦及太空感測等關鍵領域,以及加強美軍在印太等地區的部署。該法案有助於復興國防工業基礎,加強嚇阻中國等對手的能力,以及提供美軍應得的支援,對維持全球及印太地區的和平與繁榮,起到關鍵性的影響。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所提增加國防預算法案,其1,500億美元重點項目,分配如表二。
表二 眾議院提案增加國防預算1,500億美元重點項目分配 | ||
區分 | 金額 (億美元) | 備註 |
金穹飛彈防禦計畫 | 270 | 首批資金 |
造艦與無人船 | 290 | 14艘新軍艦(具有歷史意義的最大投資) |
擴大採購戰機 | 110 | 40架F-15EX戰機 |
製造新彈藥 | 200 | |
採用AI與擴大製造低成本武器 | 140 | |
優先採購武器以威懾中國 | 60 | 用於太平洋地區 |
推動自主系統研發 | 50 | |
強化國防業務 | 7 | 加速導入自動化系統解決審計缺失。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大紀元 & The Hill
四、戰略意涵
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所提增加2025年國防預算1,500億美元,明顯針對美軍現在的弱點予以強化,希望在最短時間運用科技及提升生產力,維持美國軍事優勢,尤其是在印太地區應對中國的威脅,雖然該法案仍在立法當中,但凸顯出重要的戰略意涵,歸納如後。
首先,川普總統上台後立即簽署行政命令,要求落實「次世代飛彈防禦護盾」計畫(next-generation missile defense shield),並引進以色列的「鐵穹」(Iron Dome)防空系統,同時改稱為「金穹」(Golden Dome)系統,未來將以自主生產方式,肩負美國低空防禦的任務。此次法案分配270億美元經費,將用於建造更多飛彈攔截器,並採購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製造的薩德(THAAD)反彈道飛彈系統。
其次,此法案強調提升美軍戰力的重要性,包括造艦與無人船、擴大採購戰機及生產新彈藥,這些都是著眼未來可能在印太與中國解放軍發生衝突時,能夠保持優勢。然而目前美國生產力欠缺競爭力,諸多武器生產進度延宕,為了補足短板,美國強化與東亞國家合作,例如,與南韓及日本合作製造艦船,與日本合作生產飛彈,以及與台灣合作生產砲彈。未來法案通過後,將會持續與台日韓合作,加速美國各式武器裝備的獲得。
再次,美國國安、軍事專家咸認,台海戰爭是他們最懼怕的戰爭,中國對台發動大規模突襲,以壓倒性的飛彈、海軍力量、網路攻擊,在台灣和美國做出因應之前就癱瘓關鍵設施,若台灣淪陷,意味全球晶片斷供,將遭致數十兆美元的損失。面對中國各式武器數量上的優勢,美國唯一解決之道就是倚靠人工智慧(AI)驅動的自主系統,以質勝量,達成非對稱嚇阻,國會增加之140億美元即著眼於此。
五、政策建議(代結語)
川普曾大聲疾呼要求各國提高國防預算,如今美國大幅增加國防預算,預判未來川普在對各國國防預算的議題上,將更有底氣要求各國國防預算的增加幅度。從此次美國國會提案增加國防預算乙事觀之,我國應就相關政策進行思考,研提政策建議如後。
(一)逐年調升國防預算肆應解放軍威脅
賴總統3月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曾指示為展現保護國家的決心,優先編列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3%以上的目標。參照美國2025年國防預算為8,860億美元,若加上增加之1,500億美元,則達1.0360兆美元,以其 2024年GDP 29.167兆美元計算,國防預算占比約3.55%,顯示我國縱使將國防預算調升至GDP 3%,後續仍有調升空間,政府有關單位宜對此一議題,做更深遠的規畫。
(二)參考以色列整體防禦系統強化防衛
以色列防空體系區分負責低空層防衛的鐵穹系統(Iron Dome),中空層防衛的大衛投石索(David’s Sling),以及高空層的箭式系統(Arrow System),三者構成綿密的防空網,該系統經過實戰驗證,同時深受川普總統青睞,並指示美國防部引進該系統。我國時刻面臨中國各式飛彈及武器威脅,應以以色列防空系統為師,檢視我國整體防空系統。
(三)善用人工智慧提升武器生產與防禦
面對中國解放軍飛彈、戰機、艦艇船的數量優勢,我國可參考美國開發無人戰機、小型無人潛艦,同時打造反無人機攔截器(Roadrunner)的作法,上述系統的共通點是自主性高,能在複雜且高風險環境下獨立或協同作戰,減少人員損傷。此外,將人工智慧運用於國防方面,可以維持軍事優勢,以及確保國家安全。未來我國應思考利用AI快速升級武器效能,強化國軍防禦能力,以應對解放軍飛彈、戰機、無人機及各式艦艇船之威脅。
參考資料
中文
Alan Chen,科技新報,〈金穹承接星戰計畫想法,美太空軍:太空攔截飛彈將是重點〉。
李明秋,自由時報,〈有效嚇阻台海戰火? 現實版鋼鐵人:將AI大舉投入軍事用途〉。
沈舟,大紀元,〈沈舟:美軍擬新增1500億美元預算 影響何在?〉。
涂鉅旻,自由時報,〈美版鐵穹防空系統要「鍍金」? 船川普政府將改稱為「金穹」〉。
張沛元,自由時報,〈共和黨擬提案增國防預算 增加印太軍力〉。
陳怡均,工商時報,〈美共和黨議員擬定國防法案 投入270億美元建造金穹防禦系統〉。
陳昱婷,中央社,〈傳美共和黨議員擬提案增國防預算 強化印太軍力〉。
陳霆,大紀元,〈川普擬增1500億強化美軍 重塑印太戰略〉。
國防安全小組,思想坦克,〈有關鐵穹、大衛投石索及箭式系統研析〉。
中央社,〈美韓造船廠簽署協議有望住美軍趕上中國艦隊規模〉。
英文
Ellen Mitchell and Mychael Schnell, The Hill, Republicans unveil proposal for $150B in new Pentagon spending.
Sandra Erwin, SPACENEWS,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s propose $150 billion funding boost for defense.
Wes Shinego,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Defense Officials Outline AI’s Strategic Roles in National Security.
Statista, The 20 countries with the largest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in 2024.
Golden Defense News, Breaking News: US-Japan to Co-Produce AMRAAM Air-to-Air Missiles Amid Rising Threats from China and North Korea.
「台灣智庫」秉關心國防事務,編組「國防安全小組」,深入研究國防相關議題,並提出政策建議(詳見思想坦克 Voicettank「國防安全」專欄),盼有助國防事務的改革與精進。未來「台灣智庫國防小組」將在既有基礎之上,持續擴大研究能量與提出建言,為國防事務改革做出實質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