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基督教文化下的貿易思維

全球化自由貿易無關稅,給每個國家最優惠待遇是一個利他、行善、互惠的機制。全球經濟法則是所有人才資源、甚至工業機密都應分享,每個國家不須生產每一樣東西,也不計較本身尊嚴、自尊心及擁有所有權,而是尊重別人比我們強,就應讓別人充分利用他們的優勢,有效率地製造自己專長的產品。如果中國低成本、勞力密集產業,就應將這類產品給中國做;美國科技較先進就應多做些高經濟作物,研究創新,做出更多飛機、汽車、遊艇,不要樣樣爭第一。

全球化本質上是社會主義。先前美國民主黨以關心社群,溝通、寬容、慷慨、愛心的社會主義見長, 與全球化和中國社會主義都是以社群(Community)平等,應被平等照顧(Equality and Entitlement)和縮短貧富差距為己志。美國民主黨總統只要你尊稱我大哥,我在多邊主義氛圍裡,可能被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占便宜。費用我多出一點無妨,只要我還是大哥。在多邊主義氛圍裡仍可有影響力,以交心贏得各國尊重,不計較貿易逆差太多,做大哥就要有大哥風範和高度。

豈料共和黨並不重視這個關係帶來的虛名,也不為當霸主而犧牲自家人工作權,而是要保護自家權益(Equity)優先。先前川普總統就質疑北約盟國面對俄羅斯強大威懾要美軍免費駐軍,軍費全由美國負擔,天然氣不向美國買,去向敵人買不合理。美國權益需被尊重,軍費也要共同分攤。美國親兄弟明算帳,向歐盟收取25%鋼鐵和10%鋁進口關稅,對兄弟之邦加拿大、墨西哥NAFTA的TTIP也重啓談判,目的是要擺脫老大哥的虛榮,導致國內負債累累,極右派保護色彩獲得不少選票支持。

保護主義的優先權選擇(priority)是從照顧自己人民或家人開始,有餘力再幫「外人」,不平衝狀態再平衝,並不是針對特定國家。如將心比心,衝突不會升高,所有動作只是為重回談判桌。如不瞭解動機、行為,結果將是非理性對抗,形成零和絕對輸贏或傷敵一干,自損八百。

美國應致力讓人民充實科技教育,製造高端產品,而不是為選舉考量,重新起動高汙染低經濟效益產業。共和黨觀點是親兄弟明算帳,各自承擔一份責任,西方強調「法理情」。而中國強調「情理法」,認為美國應諒解中國還是開發中國家,美國應包涵智慧財產權研發不足,要養活這麼多人口不易,世界工廠也為各國貢獻不少低廉生活用品,這個「老二哲學」在歐巴馬時代恰如其分,可是「超英趕美」口號的中國夢,在實力未臻成熟時就喊出,無形中給美國造成輿論壓力,美國人當然希望政府硬起來,免得被中國迎頭趕上。

從川普減稅為餌拉回海外資本,強勢軍事和美元,不怕打貨幣戰,全力防堵科技外流,阻絕「千人計畫」和「中國製造2025」和「一帶一路」計畫,說明睡獅已被打醒,形勢有點像當年被日本偷襲珍珠港的美國,思維從不在乎、競爭漸轉為對抗。

從美國人基督教信仰角度,是高舉行善的旗幟維持強權,創造財富也是為維持國際秩序的必要手段,當有人挑戰當仁不讓、愛管閒事的正義感,美國人民勢必要撥亂反正。

基督徒被教導在被欺壓揑住脖子時,有人強迫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給他,不卑不亢,有理有節,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對向你挑釁的人有更高的憐恤和寬容,不以眼還眼,以牙還牙,而是釋出善意。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理念是合作,不是競爭甚至對抗。

基督徒強調的是世界一家的和諧關係,以和為貴的community觀念,即使家庭內有意見做法的衝突,或職場受到不合理對待,並不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而是主動退讓,防禦性閃避,不作對,但要指證不合理罪行,以喚醒良知,避免冤冤相報的報復行動,使問題變得更複雜。

美國以基督精神立國,強調寬容、自由、感恩、付出四大精神。面對國際關係,只要了解這個基督教文化的立國精神,當可免去很多不必要的誤解和磨擦。(作者為大學教授,本文章編者作了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