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情報界針對中國的3大動向

郝敏是法學博士、北京國際關係學院智慧財產權與科技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國際政治系副主任。講授法律學系《智慧財產權法》(雙語)、國際政治系《外教學實踐》等課程。

郝敏12日在《環球時報》撰文指出,美國中央情報局長伯恩斯日前高調宣布,將成立「中國任務中心」,專注於蒐集有關中國的情報。中情局的此番運作,是為了配合呼應美國國家安全戰略重點的轉移和調整。一是加強對華情報工作力度;二是提高對華諜報技術能力。三是轉移目標布局。

第一,加強對華情報工作力度,實行各機構全員連動配合:

郝敏表示,根據伯恩斯的說法,「中國任務中心」的工作範圍將涉及情報機構每一角落。與冷戰時期蘇聯相比,中國是更強大和複雜的競爭對手。

近年來,美國政府相繼成立多個針對中國的特別工作小組。今年2月、去年7月,五角大廈、國土安全部相繼成立「中國工作組」;美國聯邦調查局「中國行動計畫」與中情局「中國任務中心」更是高度契合,都將高科技作為手段或依託。去年12月,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證實,聯邦財政年度預算,情報機構與中國相關支出增加近20%。可預見將繼續打著「中國威脅論」旗號,加強對抗中國情報工作力度。

第二,重點關注新興科技,提高對華諜報技術能力:

中情局此次重組的另一個新中心是「跨國與技術任務中心」,郝敏認為,據知情人士透露,約10年前,有國家侵入中情局祕密通信系統,成功識別並圍捕了潛伏在自己國家的特工。此後,中情局一直試圖重建情報網絡,但中國的追蹤技術和通信能力嚴重阻滯了他們的企圖。

第三,調整情報工作重心,轉移目標布局:

從伯恩斯的前任,中情局設立的戰時情報基地減少,現在開始將重點轉向所謂的靶向目標,主要是中國,還包括俄羅斯、伊朗和北韓。與此同時,中方也應該清醒認識到,「中國任務中心」的設立必將伴隨著美國中情局和其他情報機構的一系列具體行動,未來兩國情報機構交鋒的頻率和強度很可能會不斷攀升,進而影響大陸國家安全戰略和中美關係的變化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