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期中選舉》川普最快下週宣布參選2024 共和黨若掌國會將加碼中國晶片管制

拜登和川普這對前後任美國總統雖然並未參選,卻是美國期中選舉兩大主角。(圖片來源/FB@Joe Bien、維基百科)

美國期中選舉將於8日登場,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儘管並非候選人,期中選舉卻是他們2020年總統大選的延長賽,同時也是2024年總統大選的前哨戰。

7日拜登和川普分別在馬里蘭州、俄亥俄州造勢,各自進行最後衝刺,這天川普預告11月15日他將「宣布重磅消息」,外界預期他可能要正式表態參選2024年總統選舉。

(更多相關新聞:美國期中選舉》共和黨有望拿下眾院 拜登力拼少輸為贏 最大假想敵仍是川普)

拜登、川普的2024總統大選「入學考」

美國期中選舉將全面改選眾院435席,以及參院三分之一席次(35席),同時還有36個州要選出州長,目前已有4000多萬人透過實體或通訊方式提早投票。

這場選舉不僅是拜登的「期中考」,對他和川普而言,也是2024年是否角逐總統的「入學考」,是一個用以評估自身政治影響力的重要門檻。

根據統計網站FiveThirtyEight調查,9月後拜登民調呈現持平狀態,7日支持度為41.4%。拜登曾表示自己會在期中選舉後決定是否爭取連任。

至於川普,如果他背書的候選人順利當選,自然是向共和黨證明他2024年代表該黨競選總統的能力;而如果他支持的人多數落馬,其他共和黨人會更有信心出來與他競爭提名初選。

另一方面,儘管近7成美國民眾認同投票是身為良好公民的責任,美國智庫「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選前再次調查社會對選舉制度的信任感,發現共和黨支持者僅56%對政府妥善舉辦期中選舉有信心。

雖然這已比2020年高出6個百分點,但2018年該數值還高達87%,顯見近年共和黨選民對選舉制度的信任感大幅降低。兩年過去,2020年的選舉爭議陰影猶存。

(更多相關新聞:美國期中選舉》中國「認知作戰」叫美選民不要投票 攻擊不符北京利益候選人)

馬斯克在推特鼓勵「票投共和黨」

當然,期中選舉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決定國會兩院由哪一政黨控制,而這又攸關拜登剩下兩年任期是能在民主黨保駕下順利推動政策,或者處處受到共和黨掣肘。

外媒普遍預測共和黨將以增加15-25席拿下眾院,這代表眾院共和黨領袖麥卡錫(Kevin McCarthy)有望取代82歲的現任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事實上裴洛西選前接受CNN專訪時,透露10月28日德帕佩(David DePape)攻擊事件之後,她正在考慮退出民主黨在國會的領導階層。

至於參院則情況比較膠著,可能繼續維持目前五五波狀態,不過由於副總統兼任參院議長,所以這種情況下仍是民主黨佔優勢。根據選舉網站Ballotpedia,左右參院席次的關鍵州為內華達州、亞利桑那州、猶他州、密蘇里州、威斯康辛州、俄亥俄州、賓州、北卡羅萊納州、佛羅里達州、新罕布夏州和阿拉斯加州。

選前最後衝刺,就連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Musk)7日也在推特呼籲「票投共和黨」以「制衡」執政的民主黨。

但也有人憂心兩黨各據一院,或共和黨贏得兩院,將使美國政治陷入不斷互相牽制的僵局,甚至又展開彈劾大戰。川普執政時曾遭民主黨兩度彈劾,共和黨是否也會對拜登比照辦理,備受關注。

共和黨希望再加碼對中晶片出口管制

台灣社會最關心的,自然還是美國期中選舉會如何影響華府的對台政策。由於兩黨對台具有高度共識,分析普遍認為台美關係不至於出現巨變,但比起民主黨,共和黨從「戰略模糊」轉向「戰略清晰」的意願顯然更高。

這正反映在參院版《台灣政策法》(Taiwan Policy Act)向白宮妥協後拿掉提升台灣地位的條文,接著共和黨眾議員提出的眾院版又將之重新納入,並明言「提升對台灣國防的戰略清晰」。

(更多相關新聞:比參院版更重視台灣外交地位 美眾院版《台灣政策法》擬5年軍援台灣65億美元)

同時,共和黨對中國的態度也更強硬。例如有望成為眾院外委會新主席的共和黨議員麥考爾(Michael McCaul)曾聲明,他將「像雷射光一樣聚焦出口管制議題」,這表示美國可能對中國祭出更多晶片出口限制。

共和黨籍參議員盧比歐(Marco Rubio)也曾對白宮給予國際半導體大廠豁免表達不滿。台積電、南韓三星與海力士的中國場都獲得美方一年豁免期限。

(更多相關新聞:美晶片禁令》台積電、三星、海力士中國廠豁免1年 最壞情況影響台積電5%營收)

共和黨若掌國會,將加快美對台轉向「戰略清晰」

簡言之,美國對台灣和中國的施政方針不會改變,但一個由共和黨佔多數的國會可能迫使拜登走得更快。而這也會牽動兩岸關係,亞洲新聞台引述帕克策略顧問公司(Park Strategies)資深副總裁金恩(Sean King),指美中緊張的影響恐外溢至台海。

至於烏克蘭,《德國之聲》報導,烏裔選民由於歷史因素對左派心有芥蒂,過去傾向投給保守黨,然而一些共和黨候選人主張縮減對烏國的支持,可能促使一些人跑票至民主黨。

當然,之後美國是否能成功抑制通膨和經濟衰退,同時保持政治穩定,也攸關美國對台海危機、俄烏戰爭的關注程度。民調公司蓋洛普(Gallup)發現只有4%美國民眾將外交政策(包含戰爭和國安)視為最大挑戰;皮尤研究中心民調顯示,美國選民關心的18個議題中,外交政策的重要性僅為第12名。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呼吸治療師人力不足...防疫津貼卻遲未領到?工會抗議衛福部火速回應將滾動調整
林耕仁爆料牽動藍綠白選票流動 高虹安重傷 沈慧虹新竹選情終於看到光
特斯拉每一輛電動車淨利為豐田的8倍 股價為何持續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