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現第5例狂牛症 專家籲暫停進口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19日電)食藥署今天宣布美國出現第5例狂牛症病例,但因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未調整美國狂牛症風險評等,進口政策暫不調整。專家呼籲,應先停止進口,待流行病學報告出爐再決定是否解禁。

衛福部食藥署今天傍晚宣布美國阿拉巴馬州(Alabama)當地時間18日公布新增1例「牛海綿狀腦病」(BSE,即狂牛症)病例,是一頭11歲老牛,經確診為非典型狂牛症,並未進入屠宰鏈,是美國第5例狂牛症病例。

食藥署指出,美國現為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評定的狂牛症「風險可忽略國家」,目前並未因此病例遭降等,因此台灣對於美國牛肉及牛肉製品的進口管理措施仍維持現行作業。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今天受訪時表示,狂牛症是因「異常普利昂蛋白」存留在牛隻腦部,再傳遞到神經組織和脊椎,不斷複製堆積,讓牛腦空洞化,人若吃到病牛恐導致記憶力衰退、行為異常等癡呆症狀,嚴重可能引發呼吸道疾病或全身感染,目前暫無有效治療方式。

高雄長庚醫院副院長、神經內科醫師陳順勝指出,若有狂牛症病例出現,正常來說應先停止進口,待此案的流行病學報告出爐再決定是否解禁。

陳順勝說,典型狂牛症是因飼料感染,但非典型狂牛症因「風險不明」反而更可怕,目前有說法指出可能是自然突變緣故,認為應檢驗病牛的兄弟姊妹、上下代,同一牧場、屠宰場的牛隻及牛肉也應檢驗。

顏宗海呼籲,食藥署應密切注意國際疫情變化,一旦OIE調降美國牛評等,台灣就應立即禁止進口,同時也呼籲吃本土牛較安全。106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