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通過台灣「誠實地圖」法案 北京強烈抗議 並稱華府將有「難以承受的後果」

台灣地圖和美國及中華民國國旗
台灣地圖和美國及中華民國國旗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3月11日正式簽署國會通過的《2022會計年度聯邦政府撥款法》,其中涉及台灣的法案「禁止美國政府將經費用於製作、採購或展示任何不正確標示台灣領土的地圖」,特別引發關注。

依據該法案,日後美國行政部門出版品的地圖,需「正確」標示台灣領土地圖,未來台灣在美國官方地圖上的顏色將與中國不同。

台灣外交部針對此事回應說,此事證明「台灣不是中國的領土」,並感激美方透過實質立法,促進美台關係。北京外交部則在本周抨擊美方借著「地圖問題粗暴干涉內政,大搞政治操弄」。

外界分析,美方在近日有關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大背景之下,沒有直接軍事介入背後釋放的信息是中國問題才是美國當下聚焦的焦點,其中台灣問題,更是重中之重。

美國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 German Marshall Fund)資深研究員司馬安洲(Andrew Small)接受BBC中文採訪時表示,當下美國針對莫斯科的措施亦有另一個目標,雖然主要目的當然是讓普京付出代價,但次要目的是警告中國若對台灣採取任何軍事行動,將可能面臨的後果。

「這也是美國的亞洲盟友如此堅定支持制裁俄羅斯的原因之一,亦即給北京一個威懾(deterrent)」,司馬安洲在電子郵件中回覆BBC中文說。

目前同美國一同制裁俄羅斯的亞太「盟友」包含韓國、日本及台灣。新加坡則是在3月5日通過聲明宣佈,新加坡將針對指定的俄羅斯銀行、實體和在俄羅斯的活動等實施金融制裁措施。但近年來與美國關係密切的印度及越南等都對聯合國大會早前譴責俄羅斯軍事行動的決議案投棄權票。

司馬安洲補充分析稱,實際上美國,包括拜登本人亦已經通過先前的聲明表示在任何與台灣相關的意外事態中,美國的軍事參與程度都會有質量上的不同。

北京回應

拜登簽署法案後不久,北京立即表達強烈反對。

3月14日,針對拜登簽署地圖法案問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例行記者會上批評美方此法案製造「兩個中國」和「一中一台」,而美方打「台灣牌」如同「抱薪玩火,不僅會把台灣推向危險境地,也將給美方帶來難以承受的後果」。

台灣外交部副發言人崔靜麟則對外表示,該法案凸顯美國國會及行政部門正視「台灣並非中國一部分」的事實。台灣外交部感謝美方透過立法對台美關係的支持。

同一天(3月14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在意大利羅馬舉行了長達七小時的會晤。美方官員在會談後形容會面場面"激烈"。

綜合國際媒體引述在場官員說法,會中楊潔篪強調中方對美國在近期涉台問題上一系列「錯誤言行」表示堅決反對,並重申要求美方認清台灣問題的高度敏感性,「恪守一個中國原則、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等。

唐鳳「地圖」風波

唐鳳則在會後回稱,相信白宮並非是因地圖問題而刪除畫面。
唐鳳則在會後回稱,相信白宮並非是因地圖問題而刪除畫面。

事實上,在美台關係持續升溫之際,有關美國對台灣地圖如何呈現,一直就是個新熱點。

在去年底,台灣行政院數位政務委員唐鳳參與拜登上任創立的首屆民主峰會(The Summit for Democracy)時,就因為台灣與中國大陸在地圖上呈現的議題,引起不小輿論爭議。

根據路透社當時報導,唐鳳在進行小組討論發言時,展示了一幅由南非非營利組織製作的全球政府開放度的地圖以介紹台灣現況,而該地圖將台灣與大陸以不同顏色區分引起白宮官員注意。根據消息人士對表示,這張地圖出現時,美國國家安全會議(NSC)方感到不滿並聯繫了美國國務院方面,「憂心地圖似乎將台灣呈現為一個獨特國家」。

對路透社透露內情的美國官員認為白宮此舉反應過度,台灣也對唐鳳視訊畫面被短暫切掉表達不滿。唐鳳則在會後回覆路透社稱,相信白宮並非是因地圖問題而刪除畫面。美國務院則對外回應稱,當時直播畫面出現的混亂情況,純綷是技術上的「無心之過」。

台灣地圖「誠實法案」是什麼?

該法案是2021年7月,由美國共和黨籍眾議員湯姆·蒂芙尼(Tom Tiffany)、史蒂夫·查博特(Steve Chabot)等人提出。之後被納入「2022財政年度國務院、對外行動和相關計劃撥款法案」,當時獲美國眾議院以217票贊成、212票反對通過。

根據台灣官方媒體「中央廣播電台」報導,蒂芙尼當時稱,自1970年代,美國「一中政策」認知北京所稱台灣是中國一部分是「虛假主張」,這項「不誠實政策」應被摒棄。他認為,所提出的條文雖無法改變這項政策,但至少能要求美方使用「誠實地圖」。

台灣國民黨立委曾銘宗接受台媒東森新聞雲(ETToday)稱,若從立法過程來看,原本條文是直接打破「一中原則」,但修改後,依舊符合美方「一中原則」、戰略模糊的政策,現階段象徵意義大於實質內容。

媒體又稱,法案條文去年在眾議院提案時,最初是明確禁止地圖把台灣畫成中國一部分,後來則修改文字為「禁止不正確標示」。

在北美研究美台關係的研究團隊「美台國會觀測站」在臉書發文分析稱,法案改名稱在美國很常發生。他們稱,美國國會一開始的提案通常會比較直接與強硬,之後討論的過程,會把法律語氣修改得更緩和,這是因為在美國,國會最終仍然是會尊重行政部門的權限。「也就是說,對於地圖標示正確與否,最終仍然是行政部門做決定。​」

該團隊又調查發現,美國一個政府單位叫做「美國國務院地理學家和國際問題辦公室」(Office of the Geographer and Global Issues),其職責便是透過地圖資料分析全球各種議題,並在該辦公室2020年出版的文件上發現了一份說明,規定「台灣」在政府出版品的地圖上標示需明確的與中國大陸同顏色,且不能將「台北」標記為首都。​

無論如何,美國《2022會計年度聯邦政府撥款法》獲得通過,未來美國官方出版物,包含相關會議上,有關台灣在世界地圖上與中國大陸如何區隔,都會成為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