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重返巴黎氣候協議的戰略考量和深遠影響

Biden
美國總統拜登就任當天立即簽署行政令讓美國重新加入巴黎協議。

美國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議並不只是宣示「美國回來了」的象徵性行動,而是有著重大的政治、軍事、外交、經濟等戰略考慮。

雖然過程很簡單:在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第一天簽署一封信,然後30天等待--目前已經完成重新加入協定的程序,但對拜登這屆政府來說,此舉意義非凡。

從政治、軍事、外交、經濟等各個領域,重新加入《巴黎協定》對美國來說都有著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

政治:遵守國際規則

回歸巴黎協定意味著美國將不得不再次遵守全球規則。

這些規定意味著,今年某個時候,美國將需要改善2015年承諾的削減碳排放的承諾。

拜登總統承諾到2050年美國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這將成為美國經濟和社會未來數十年的指導方針。

BBC的氣候變化事務記者馬格拉斯指出,「回歸巴黎」將意味著美國不再奉行「美國第一」的單邊主義。

但是,自奧巴馬時代以來,世界對氣候變化的看法一直在向前發展,美國也需要與時俱進。

綠色和平國際執行主任詹妮弗·摩根(Jennifer Morgan)表示,美國需要認識到,世界與四年前大不相同,美國需要保持伙伴關係和謙遜,不能回來告訴所有人他們應該做什麼,因為世界已經變了。

摩根表示,從全球氣候政治看,氣候問題現在將在安全政策中發揮作用。她說,化石燃料就像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需要放在地下。

拜登總統上台後立刻就回應了上述期待,他就職第一天即簽署行政令,取消了美國加拿大最大能源合作項目:石油行業基石XL(Keystone XL)輸油管道擴建項目的許可。

oil pipeline
拜登總統就職後第一天就簽署行政令取消了美國加拿大最大能源合作項目:石油行業基石XL(Keystone XL)輸油管道擴建項目的許可。

軍事、安全因素

除政治意義之外,近年來,美國軍方越來越認識到氣候變化可能對美軍直接造成的衝擊:美國軍事力量和軍事基地遍及全球許多地方;美國機械化海陸空軍嚴重依賴、每年消耗總量龐大的石化燃料;氣候變化引發自然災害、資源爭奪戰,甚至可能助長恐怖主義。

早在二次世界大戰之際,美軍已經高度重視氣象作戰研究,有大批軍事氣象專家,功能強大的電腦和衛星網絡,對全球各地氣象做出適時的分析。但氣候變化帶來越來越頻繁的極端天氣似乎多次超出了美軍預測能力。

近年來,美國五角大樓發佈了多份評估報告稱,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的影響已成為美國國家安全議題,可能威脅美軍事基地和人員安全,對美軍布署、作戰和軍事設施造成較大損害。

A damaged hangar at the Tyndall Air Force Base
2018年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廷德爾空軍基地遭到颶風襲擊,單架造價上億美元的數十架美軍現役最強戰機F-22被吹壞。

美國前國防部環境安全事務次長雪莉·古德曼和研究氣候變化與國家安全事務的博士生凱特·蓋伊撰文指出,氣候變化帶來的天氣災害已經對美國一些軍事基地造成了破壞。

在上述提及的破壞中,包括2018年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廷德爾空軍基地遭到颶風襲擊,單架造價上億美元的數十架美軍現役最強戰機F-22被吹壞。

同年,一場颶風襲擊了擁有全美海軍陸戰隊1/3兵力的北卡羅來納州萊瓊營地,暴雨洪水除了對設施造成破壞以外,美軍整體軍事訓練水平也因此下降。2019年,美軍就做出評估,認為當前在全球有47個軍事基地面臨氣候變暖威脅,氣候變化將可能使美軍面臨難以計數的損失。

與此同時,美軍也認識到,單純依賴石化燃料不僅無法滿足未來的軍事需要,還嚴重污染環境。美國安全問題專家學者克拉爾在其新版著作《開啟地獄:五角大樓眼裏的氣候變化》一書中指出,五角大樓早已認識到美軍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耗機構,這一模式在長遠的未來難以持續。

因此,克拉爾表示,美軍已經制定出戰略可持續性計劃,要求每個軍事部門每年減少一定比例對石化燃料的依賴,並增加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每個軍事基地、每個設施、每一個軍事部分都有義務朝這個方向做出努力。

拜登政府上台後,美國國防部立即將氣候變化納入國家安全重點事項。國防部在兵棋推演中加入對氣候問題及其形成要素的分析,並且尋求核能等其它能源作為軍事能源替代方案等,作為未來美國《國家防務戰略》的組成部分。

Timothy McGuire, Major General and Deputy Commanding General United States Army Europe, stands in front of US Army tanks and the cargo vessel "Resolve" in Bremerhaven, northern Germany
美軍已經制定出戰略可持續性計劃,要求每個軍事部門每年減少一定比例對石化燃料的依賴。

外交、經濟因素

近年來,美國每年消耗世界石油產量約1/5。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氣和煤炭)過去一個世紀以來在美國能源消費中的佔比長期持續保持在80%以上,其中石油一直是美國最大的能源消費來源,特別是美國交通運輸業使用的燃料一度約96%都來自於石油。

布魯金斯學會的研究很早就指出,對石化能源的過度依賴將限制美國的對外關係和對外政策,從而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安全;

對於石油的依賴也制約著美國的對外政策,特別是對中東地區政策,並且引起一些勢力的敵對情緒,使美國成為恐怖主義的攻擊目標。

而與美國有矛盾的一些產油國家頻繁利用美國對石油的依賴牽制美國,比如伊朗,俄國、委內瑞拉、蘇丹等都曾把石油作為反美的外交武器。

國際油價的波動也影響到美國宏觀經濟的運行和產業發展。

廣泛、深遠的影響

過度依賴使用石化燃料給美國造成嚴重的污染和排放。

近年來,美國一直努力擺脫特別是對外的石化能源依賴、實現能源獨立。即使在特朗普政府發展頁岩油工業時期,重視氣候變化、節能減排也已成為美國多個州的能源發展方向。2019年,核能和可再生能源消費量的增加導致非化石能源佔美國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上升到20%。

拜登上任後,將氣候變化與新冠疫情、經濟蕭條和種族矛盾作為美國新政府面臨的四大危機之一。

世界資源研究所的大衛·瓦索表示,在氣候變化之下,美國人看到了颶風,看到了火災,看到了乾旱,他們知道需要做些什麼。

瓦索表示,許多針對氣候變化的解決方案不僅可以應對氣候危機,同時還可以推動科技發展,提振經濟,創造就業機會,包括發展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高速鐵路,提高家庭和辦公室的能源效率等等。

拜登總統承諾到2035年將清潔發電率達到100%。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意味著美國朝這個方向邁出了戰略性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