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外交耆老季辛吉滿百歲 國際影響力空前絕後

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國務卿、1973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亨利季辛吉,1960年代開始,就以美國外交政策擘劃者的角色穿梭國際舞台。

從對共產中國敞開大門、策劃越戰終局,再到毫無歉意支持反蘇聯的獨裁者,季辛吉在國際間的影響力稱得上是空前絕後。

雖然自1977年起,季辛吉就沒有擔任重要政府公職;但近半個世紀以來,國際間的所有大事,季辛吉都是白宮領導人請益的對象。

在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資深新聞主播Ted Koppel的訪談,被問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蒲亭會接他的電話嗎?季辛吉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季辛吉2012年在尼克森訪中40週年活動中提及,「美中關係開始於持續和發展的過程,通過8位美國總統與4代中國領導人達到最高點。」

百歲生日的前夕,季辛吉在紐約曼哈頓的辦公室,接受《經濟學人》週刊長達8個多小時的專訪「如何預防美中之間的較勁演變為戰爭」。

季辛吉認為,尼克森與毛澤東當年建交時所建立的相互理解,50年後被唐納川普給推翻,他想迫使中國在貿易談判讓步,以強化自己強硬派的形象;拜登政府也走上了這條路,只不過用字遣詞較為開明。

季辛吉表示,在台灣議題他不會選擇這條路,因為烏克蘭式的戰爭會毀了台灣,並重創世界經濟,而中國內部局勢也會受到拖累,中國領導人最害怕的是國內爆發動亂。對戰爭的恐懼為希望提供了基礎,但問題是雙方都沒有太多的退讓空間。

季辛吉在《華爾街日報》的專訪表示,「美中關係的藝術,應是呈現共同關心的議題,雙方達成協議是因彼此都認為這對自身最有利。」至於台灣問題,他的回答則是「無解」,認為「除了交給時間外別無他途」。

至於當前的烏克蘭危機,季辛吉認為在中國介入之後事情出現了轉機,推測到年底為止將會啟動或進入談判。但要維持歐洲的長久和平,季辛吉認為一是要讓烏克蘭加入北約,藉此作為約束它兼保護它的手段;再者是讓歐洲與俄羅斯和解,以建立穩定的東部邊界。

讓越戰擴大到柬埔寨和寮國、支持智利和阿根廷的軍事政變、放任印尼1975年對東帝汶的血腥入侵,並對巴基斯坦在1971年孟加拉國獨立戰爭期間的大規模暴行視而不見等事件,讓季辛吉成為人權團體口中的戰爭罪犯。2015年1月29日,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呼籲以戰爭罪逮捕季辛吉。

在他百歲誕辰到來的前夕,美國線上媒體《The Intercept》根據舊軍事機密檔案所做的調查報告顯示,1969年到1973年季辛吉任內,美軍在柬埔寨進行的地毯式轟炸造成15萬平民死亡,他難辭其咎;而每每被問到這個問題,他要不是嘲弄挖苦提問的人,要不就是惱怒。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美參院通過「晶片與科學法案」 防堵中國供應鏈崛起
美國紐奧良法國區傳槍擊 至少2死12傷
劉鶴赴美談判未果 美中仍各說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