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廉社演出蜜月行情?「三商家購」上市的四大挑戰

美廉社的母公司「三商家購」今(11/30)日掛牌,以承銷價每股69元上市,今日收盤來到84元、飆漲21.7%,上演蜜月行情。在四大超商、全聯,以及外商好市多、家樂福的夾擊之下,美廉社多年來屹立不搖,還走向資本市場,究竟有何獨門經營術?上市之後的挑戰?

「全國共有7761村里,我希望,每個里都有美廉社!」在大家眼中,美廉社就如同連鎖的現代版「柑仔店」,如今,它的母公司「三商家購」興櫃轉上市。

三商家購旗下品牌包含「美廉社」「心樸市集」「美廉城超」「Go美廉」及「美廉便利架」等,其中,又以定位為「社區型超市」的美廉社最具話題。

爬梳其發展歷程,三商家購隸屬於三商投控旗下零售事業體,2018年獲日本住友商事入股投資,同年興櫃掛牌。去年除了擺脫2019年的(ERP企業資源規劃)系統之亂、更在疫情中創下營收132.23億元的新高紀錄。

美廉社業績自2006年連續14年成長,是三商投控旗下小金雞之一。

美廉社上市的四大挑戰

三商家購2021年前三季營業收入107.7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8.23%,稅後淨利1.44億元,亦較去年同期成長6.04%,雙創同期新高。

9月29日,三商家購總經理邱光隆在上市前業績發表會上大膽宣示,2023年,目前789家店的美廉社,將會在全台遍地開花,力拚展店達1300家的目標。

三商家購總經理邱光隆。三商家購提供
三商家購總經理邱光隆。三商家購提供

三商家購總經理邱光隆。三商家購提供

換句話說,美廉社接下來將大幅擴展500多家,也就是比現階段店數要再多六成。目標喊得大膽,但從現實面來看,美廉社的經營至少有四大挑戰。

挑戰一:零售競爭激烈、疫後消費習慣改變

目前,台灣社區型超市約有2100家的店數規模,四大超商而言,截至2020年底,總開店數已超過1萬2000家,密度達全世界前三名。

美廉社在超市,店數僅次於全聯(1017店),但經營型態,又恰巧介於大型超市及小型連鎖便利商店間,同時要與超商、超市競爭,在大者恆大的情況下,如何突圍?

在大環境的產業競爭上,大型量販店如家樂福,開始透過開設、或併購頂好這類規模較小的店型等,拓展其營收,並侵蝕原有連鎖超市或便利超商體系市場。便利超商因為原有市場趨近飽和,近年所開設的新店面,亦由街邊逐漸深入社區,也加大美廉社經營的難度。

同時,疫情期間,民眾消費習慣轉往線上,使實體店面的的業績及獲利,受到線上網購業者的侵蝕。

挑戰二:基本工資持續調漲,人才招募及培訓不易

在公開說明書上,美廉社也坦承,由於基本工資持續調漲,一例一休等政策推行,加上人才招募及培訓不易,零售業從業人員流動頻繁,均造成人力短缺問題,是整體零售產業面臨的挑戰。

民生必需品雖是剛性需求,但同樣商品,消費者可能選擇知名度較高的品牌通路購物,而美廉社於2006年始成立,相對其他通路同業,知名度較為不足。也因此,在採購、銷售及人才招募各面向均較為弱勢。

挑戰三:物流規模有限,影響公司整體擴張

三商家購目前僅有一座桃園市觀音的物流中心,及數座承租或委外的物流中心。除資產及存貨風險過於集中外,面對持續展店的策略,未來幾年恐怕面臨倉儲空間不足的問題,影響公司長期營運。

挑戰四:數位化尚未做出差異化

商研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副所長李世珍分析,美廉社數位化還需要時間,Go美廉、LINE官方帳號,與其他量販店線上服務沒太大特別,尚未做出差異化。

像是「美廉便利架」,並不像國外無人商店,有其「閘門」入口,需要以掃App的方式來把關人員進出。

美廉社布建類似「開放式販賣機」的美廉便利架。蘇義傑攝
美廉社布建類似「開放式販賣機」的美廉便利架。蘇義傑攝

美廉社布建類似「開放式販賣機」的美廉便利架。蘇義傑攝

也就是說,沒有下載App的人,一樣能輕易拿取貨架上的商品就走,儘管美廉便利架目前多位列商辦,人員進出較好管控,但或許仍應架設攝影機等方式,加強防弊功能。

「會員經濟」將是美廉社突圍之道?

那,三商家購上市後,該怎麼突圍?其實,高達220萬的會員,就是美廉社的秘密武器。

其中,實體會員高達200萬人、線上會員約20萬人。所以,邱光隆表示,不再推線下會員,而是會以「Go美廉」線上平台,及美廉社LINE官方帳號等方式招攬線上會員。

美廉社線上平台「Go美廉」。蘇義傑攝
美廉社線上平台「Go美廉」。蘇義傑攝

美廉社線上平台「Go美廉」。蘇義傑攝

事實上,美廉社已開始許多數位布建。包括美廉便利架,類似「開放式販賣機」,以無人商店概念,透過手機App定位掃描貨架與商品,鎖定都會區辦公場域設置類似,目前已供應給50多家企業使用。

2021年第四季起,美廉社也展開與蝦皮店到店合作,設立蝦皮店到店示範店,門市正式開啟包裹寄取件服務。

資策會MIC調查,網購消費選擇超商取貨者高達85.9%,另從網路數據觀察,僅僅兩大超商的超取包裹總量就達3億件以上,可望鎖定取貨人流之「順手買、順便帶」商機。

邱光隆期待,以垂直整合、OMO的線上線下串連,來深度經營會員經濟,以增加消費者黏度。而美廉社在全台社區村里「遍地開花」的策略能否奏效、2023年前再展500店的目標是否達成?值得觀察。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