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核心已定 十九大只是過場而已

作者:洪耀南 (台灣自由選舉觀察協會秘書長)

照片來源:中央社
照片來源:中央社

十九大召開在即,全球都高度關注習近平的人事佈局、黨章制度的修改,在人事佈局方面,王岐山是否能打破七上八下的規則?胡春華能否守住隔代指定接班?是重中之重。

當然,透過制度的改變,如政治局常委人數?是否恢復主席制?也可以達成上述人事佈局的轉變。

中央權力核心不外乎在『主席制』、『政治局常委會』、『政治局委員』、『書記處』四個機構流動。中共建黨近百年以來,變動時間多於穩定的階段,可以說至今,制度還沒有完全定下來。

例如1969年中共九大,廢除書記處,中共中央領導只剩政治局與政治局常委會二級,直到1982年中共十二大,正式廢除黨主席制度,恢復書記處,中共中央回到三級領導。習近平十九大提出修改黨章,也不外乎在以上幾個機構的權力改變進行的變革而已。

毛澤東是一個反對制度者,甚至是一個制度破壞者。他從1935年在遵義會議取得軍事主導權,擔任中央軍委會主席,但黨中央的總書記還是張聞天。

毛澤東為了取得黨的權力,改組中央書記處,取消總書記,由書記處集體領導,讓同樣是書記的毛澤東與張聞天平起平坐,由總書記變成書記的張聞天權力也逐漸被架空,毛澤東才在黨內定於一尊。

毛澤東在1959年廬山會議鬥彭德懷之後,毛澤東退出一線領導,日常性事務完全不管,但依然掌握最後決定權。

1966年中共八大十一中央委員會議,黨主席毛澤東用鉛筆在一張報紙的角落寫了『炮打私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不點名批判了劉少奇、鄧小平等某些領導同志,讓黨中央變成一個資產階級司令部。

1976年九月毛澤東辭世之後,雖然生前毛澤東說華國鋒辦事他放心,但華國鋒在黨內的威望不足,所以出現短暫集體領導,由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汪東興集體決策。

隔年八月召開十一大,在派系平衡下,且在葉劍英、李先念的堅持下,最後華國鋒被迫讓步,讓鄧小平進入政治局常委。

從此政治局常委協商機制出現向元老派權力傾斜,十一屆三中全會新增加陳雲入政治局常委,以鄧小平為首的元老派取得多數,華國鋒下台提前進入倒數。

果然鄧小平在1980年11月10日至12月5日短短二十五天,操作政治局連續召開九次擴大會議,華國鋒在十一大六中全會『被』正式辭去中央委員會主席一職;

六中全會原本要推舉鄧小平為主席,但不被鄧所接受,最後改由胡耀邦接任黨主席,副主席由葉劍英、鄧小平、陳雲、李先念等四位出任。

此時中共最高決策並非政治局或政治局常委會,而是由四位副主席所組成的『副主席們』決策,鄧小平在黨內最高職務只有副主席,且是職務最少的領導人,卻完全不影響鄧小平的威望與權力。

如今習近平加封『核心』已經定於一尊,十九大只是宣示中國共產黨進入完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時代,領導層制度變更,或哪些人入常,哪些不入常,已經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