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披和平外衣訪俄 分析:他其實不想俄烏戰爭太快結束

中國當局17日宣布,最高領導人習近平20日赴俄國展開國是訪問,並稱是「和平之旅」;當天稍晚,國際刑事法庭(ICC)以俄羅斯總統普丁犯下戰爭罪發布通緝。外媒分析,披上「和平」外衣訪俄的習近平若是更有原則的領導人,就會取消訪俄之行,但他此行的主要目的,仍是促進自身利益。

圖片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明將出訪俄羅斯與俄國總統普丁(左)會面。路透社

中國外交部17日宣布習近平訪俄消息時,宣稱習是為了「和平」而去,中方在俄烏戰爭上主張勸和促談。

中國官媒新華社18、19日連續兩天發文,為習近平訪俄之行暖身,強調中俄關係成熟堅韌、穩如泰山,「符合兩國各自和共同利益及國際關係民主化的潮流」。

英國《觀察家報》社論指出,普丁遭ICC起訴後,雖然短期內不會因此被捕或受審,但自此他成為通緝犯,可能在ICC的123個締約國被捕,也讓俄國殊為難堪。

「可信賴的調停者」不可信

社論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這趟訪俄之行另有算盤。雖然中國自詡為「可信賴的調停者」,但這樣的立場根本不可信,因為習近平既不希望普丁在烏克蘭戰敗,也不希望俄國大獲全勝。

普丁若被迫下台,隨之而來的不穩定並不符合中國的利益;但俄羅斯若戰勝,恐扭轉俄國對中國越來越明顯的從屬地位。

社論指出,俄烏戰爭繼續打下去,才最符合習近平的目標,因為既可分散美國的注意力並消耗其資源,也可讓歐洲與北約內部陷入分歧。

因此社論認為,習近平將繼續與俄國經濟合作並提供外交支持,且拒絕譴責俄國入侵烏克蘭;但他不太可能提供俄方急需的所有軍武,以免直接捲入戰爭。

想取代美國主導世界秩序

社論指出,習近平最主要的目標是推動他的主張,領導建立一個非民主、非自由的世界秩序,取代由美國主導世界的現狀,也取代聯合國認可的、以規則為基礎的現有體制。

中國最近促成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建交,其間的協議難以令人信服,但北京將它描繪為中方無私手段促成結果的範例。習近平還期盼贏得歐洲領導人的支持,尤其是希望俄烏戰爭盡快結束,也想和中國建立緊密貿易關係的法、德領導人。

社論指出,習近平正利用他與俄國的結盟關係削弱美國,如果是更精明幹練的領袖,就能看穿習近平的把戲,只是普丁似乎並非這樣的領袖。ICC的起訴書已經默默暗示俄羅斯人民,普丁在克里姆林宮的來日無多。

更多太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