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吧!生命關懷「心」思維!──當「iDLC」在雜學校

作者:山夢嫻(教育工作者,2016年「新北市生命教育深耕」New Life教師)

2017亞洲最大創新教育博覽會「雜學校」,在今年10月22日圓滿落幕。本次的策展主軸以「有敢擇學」,重新詮釋生活中的「五育」(Five Ways of Life,德智體群美),鼓勵大家勇敢為自己做決定,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其中的「群」,代表「關係」──積極與世界相處,與社會/他人重新搭起關係的意涵,這點深契筆者推動生命教育與動物倫理的理念。

在友人的鼓勵下,筆者有幸獲得本次雜學校的參展機會。本文將分享在雜學校的展覽規劃和現場民眾互動等經驗,提供有興趣的讀者,另一種思考的角度。

iDLC在雜學校博覽會的展示攤位。(作者提供)
iDLC在雜學校博覽會的展示攤位。(作者提供)

在雜學校開展前,筆者參加10月12日由台師大學生會舉辦、雜學校蘇仰志(地瓜)主講的「這次我們有敢擇學」講座,實地瞭解地瓜校長的辦學理念。

會中他表示,雜學校正在打造一條創新之路,期待聚集眾人力量來發揮影響力,改變整個社會價值。印象深刻的是,地瓜校長提到,「知道與做到中間其實很有距離,而實踐才是最重要的事」,並鼓勵大家用實踐創造更多的可能性。這句話提供了筆者在規劃攤位時的另一種觀點,把「可能性」放進展示中。以下將為讀者介紹參展這幾天發生的故事。

(左)雜學校地瓜校長,至本攤位協助介紹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作者提供)
(左)雜學校地瓜校長,至本攤位協助介紹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作者提供)

感動、陪伴、影響:生命關懷三主軸

筆者攤位的規劃主要分為三大主軸。從中間牆面介紹iDLC(iDream Life Care)的教育理念[1]開始,以「生命感動生命」為軸心精神,再延伸至左方的「生命陪伴生命」,與右方的「生命影響生命」。

這次參展,發生了一個美麗的錯誤。在填寫評選表時,筆者本名被誤植為攤位名稱,變成「iDLC/山夢嫻」。事後想想,好像也蠻符合攤位的定位,因為這裡並沒有套裝課程,而是想打造一個交流的空間。

因此,當有許多民眾想要報名課程時,我們也只能微笑以對,說明:「這個攤位只單純分享一位老師的教育理念,以及發展出來的跨領域課程與投入社會運動的成果」。

生命感動生命

相信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命故事。筆者以「生命關懷」為教育理念,並「尊重每個生命的獨特性」,因此將iDLC的LOGO設計得有點像條碼,也像DNA電泳,用以暗喻我是位生物老師,條碼或電泳,則代表每個個體都是獨一無二。

在大大的iDLC下方,有筆者教育背景的簡單介紹。是這些經歷豐厚了我的生命,才能發展出有關科學素養、環境教育、媒體識讀、價值澄清等主題式課程。

由於自己曾是生態工作者的一員,所以就將過去的研究成果,也融入現職的學校課程中。投入教育界後,亦協助曾任職的林業試驗所鳥類研究室,將五色鳥的研究成果科普化,轉化為學校的教案與教材。

此外,因為自己長期投入台灣的動物保護運動,深受「南海の貓」365天全年無休的志工所感動,他們用生命陪伴照護這群浪貓,是我的生命典範,因此我發願要將這群貓與人的故事,以不同的教育形式傳遞出去。並在2012年,發展出「都市生態與生命關懷」的演講課程,用以關心都市野生動物與流浪動物的衝突關係。

成為教師後,我開始把生命關懷(Life Care)的教育理念,視為人生的夢想方案(iDream),嘗試各種實踐的可能。iDLC的iD代表「個人化」,相信每個人都是自我的學習中心(Learning Center)。

如下圖,在攤位iDream Life Care這段英文字下方,是學生參與課程的照片,有營隊形式、參訪體驗教學、NGO團體合作的服務性課程等。在圖右「生命感動生命」的區域,則是呈現與不同老師合作的心得與課程。

正課都上不完,生命議題要怎麼教呢?

現場有許多教育工作者提問:「正課都上不完,要怎麼教這些?」或是「發展課程的人力需要很多嗎?」、「要如何跟這些不同科的老師合作呢?」

關於學校的正課,筆者是採「融入式教學」,所以並不需要上完整一節課,只要簡單帶出相關議題,增加學生的視野與連結性,同學若有興趣,自然會主動跑來詢問,或是回家查資料。另外,還有一種方式是把握休息時間或閒談的機會,用分享日常生活的方式,分享生命關懷議題。

有關課程發展的人力,其實只要找到志趣相投的老師,就算只有兩個人,也可以進行跨領域的協同教學,怎麼說呢?因為我都是抱著隨緣的態度。

之所以會和這些老師一同發展課程,都是在日常閒聊中突來的靈感與想法,大家密集討論幾次後,就直接試教、調整、再試教,然後分享出來。

有人聽完我的回應,十分錯愕:「就這麼簡單?」確實這麼簡單。因此我才會說這都歸功於人與人之間的緣分。(笑)

翻轉思維:想想你的理念是什麼?

會場中,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一位年輕媽媽。她帶著4歲的孩子,提出一個問題:「我有參加偏重環境生態的親子共學,經常帶小孩到野外學習,目前讓大家很困惑的是,到底能不能帶昆蟲的屍體回家?」

聽完她的問題,我先請教她考量的原因,她說:「昆蟲屍體是其他微生物的養分,帶回家感覺是破壞大自然。但孩子還小,無法理解這些,時常因為這件事造成親子間的摩擦。」

於是我回應她:「這位媽媽,我可以理解妳的考量點,也感受到妳們親子共學團對大自然的喜愛。教育孩子真的不簡單,我想請問微生物只有昆蟲屍體這個養分來源嗎?」她想了一下,回答應該還有許多的。我再說明:「所以我們撿的是這眾多養分中的其中之一,若能發揮教育功能,暫時撿回家,等孩子長大了,再讓牠回歸自然呢?」

這位媽媽想了想,說:「我就是不希望孩子撿昆蟲回家,但不知怎麼讓他明白。」聽到這裡,我終於明白問題出在哪兒了。並不是這些生態原則困惑她,而是家長的價值觀與孩子的行為產生衝突。

我於是建議:「如果我們態度溫和地對孩子說,今年只能撿一隻回家,而且就只有一隻,是不是可以讓他有所思考與選擇呢?」媽媽聽完之後,終於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使用這個例子,是想說明iDLC的攤位就是一個交流平台。故這個攤位並沒有整套課程規劃或藍圖,而是著重在理念的分享,希望這樣的交流,能對教育者產生小小的啟發,進而發展出屬於自己的課程。我想,這就是這個攤位存在的意義。

期盼教育者來到這裡,都能想想自己的理念是什麼。筆者深信唯有翻轉思維、展現生命力,教學者的一言一行才能感動學習者,豐厚彼此的生活。

生命陪伴生命

「翻轉思維」這個信念,以「生命陪伴生命─老師也是學生」為題,呈現在攤位左方,展示陶慧君老師自行研發出的課程。

陶老師是筆者目前在恆毅中學服務的生物科前輩。有一天她跟我說:「夢嫻,我也很喜愛動物,但我教書這20多年來,卻從來沒想過可以這樣教,妳的教學給予我勇氣,讓我也想嘗試發展一套屬於自己的課程。」

之後,陶老師便嘗試將關懷生命融入導師時間、班週會時間及生物課程裡,甚至假日帶著班上同學,參加動物相關的社會活動。另外,陶老師還自行發起校內飄旗,支持「毛小孩是家人,家人不買不賣」倡議行動。展牆上一台列車,代表的正是她現階段發展的課程之旅。

實踐與分享iDLC的陶慧君老師。(作者提供)
實踐與分享iDLC的陶慧君老師。(作者提供)

雜學校是「非典型」的教育模式,為了讓學校師生及家長有了解的機會,感謝恆毅中學陳海鵬校長的支持,讓我跟陶老師得以在全校週會,宣傳參展雜學校的訊息,邀請大家一同共襄盛舉。此外,還要特別感謝陶老師不僅帶班上同學擔任解說志工,還默默縫製手工小熊義賣,作為本次參展的基金。趁此想對您說聲:「陶老師,您也是我的生命典範啊!」

陶慧君老師(左)、山夢嫻老師 (右) 。(作者提供)
陶慧君老師(左)、山夢嫻老師 (右) 。(作者提供)

生命影響生命

在攤位的右方,是「生命影響生命─互為學習典範」區。因為雖然我們是老師,但我們也從學生的身上學到很多。這個區域呈現的是學生「以動物為師」,重新思考自己與動物的關係,展品為同學們為動物發聲的創意。

在這個主題區,也陳列了筆者今年的兩個創新實踐。一是帶學生參加「捷運盃小論文比賽」,讓關懷動物這件事,也可以「很科學」;另一則是帶母校永平高中生命關懷社的同學,以美展方式舉辦「生歷其境」社團成果展[2]。

在這次的展覽活動,還有一件很開心的事是,有緣結識了「極熊設計」團隊。我們的共通點是,都曾投入關懷導盲犬及視障朋友的行動,彼此分享學校服務學習的實務經驗,與教學媒體的製作與應用,創造合作的可能性。

展區也呈現過去為導盲犬及視障朋友服務學習的經驗與美展創意作品。(作者提供)
展區也呈現過去為導盲犬及視障朋友服務學習的經驗與美展創意作品。(作者提供)

生命連結生命

最後就以「ASSOCIATION」來總結這次的參展經驗吧!為了讓來到攤位的參觀者,都能透過彼此的交流對話,在此感受「生命連結生命」這件事,我們邀請大家拿起筆,在簽名牆上留下自己的心得感言,作為最即時的共同參與。同時也祈願教育工作者能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生命故事的課程,讓關懷生命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也更加多元。

「教育是最美麗的期待」。不論教學者或學習者,我們都不是局外人,期盼眾星閃爍的那一天。

無論親子或師生,生命連結生命,教育是最美的期待。(作者提供)
無論親子或師生,生命連結生命,教育是最美的期待。(作者提供)

[1] iDLC的教育理念詳:以動保「心」生命教育v2.0,向齊柏林導演致敬(上)以動保「心」生命教育v2.0,向齊柏林導演致敬(下)

[2] 教育部綠色學校:關懷動物保護,也可以很科學;奇摩專欄:自己的生命教育自己行動!─永平高中生命關懷社《生歷其境》年度成果展

動物當代思潮」,跨域討論各項動物保護議題,並與國外經驗相互檢證反省,期使台灣「動物保護學」能持續成熟茁壯。

___________
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