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以身示範 寧靜閱讀專注、安靜、持續 拓展學習視野 增進表達能力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小學推動「身教式持續安靜閱讀」(Modelde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簡稱MSSR),強調由老師以身示範,在講台前安靜閱讀,讓全班同學也能靜下心來看書,在這段專心、不被打擾的30分鐘裡,每個人都能專注在自己的書本上,教室內形成了一種安靜的閱讀氛圍。

國北教大實小三年乙班陳靜紋老師表示,安靜閱讀從本學期開始實施,起初是讓同學們先選擇自己喜愛的繪本,為了豐富孩子的閱讀領域,再以班上訂閱的國語日報為閱讀素材,同學可自行閱讀有興趣的報導或文章。安靜閱讀除了著重在閱讀習慣的培養外,也增進學生上台發表的能力,在閱讀30分鐘後,就有10分鐘的分享時間,讓2-3位的同學分享自己覺得有趣或是有意義的文章,老師也適時的提問,讓台下同學也能參與互動。

不同於書本的單一主題,報紙的內容更加多元。陳老師表示,國語日報內有國內外新聞報導,還有知識性的文章以及學生投稿的文章,藉由這些內容的閱讀,讓同學的學習觸角從課本延伸到國際、時事、科學、藝術。熱愛自然科學的陳同學就上台分享在報紙上看到一篇關於用肥皂洗手的文章。他說,以前的人不懂得衛生概念,因此有位醫生就提倡用肥皂洗手,預防疾病的發生。

閱讀不僅只是累積知識,更能增進學生的表達能力。閱讀也能拓展學習的領域,在近一個學期的安靜閱讀裡,有學生分享了日本的動漫展引起班上同學的共鳴,甚至還能連結到語文領域的異國文化內容,因此,無論是知識性或是趣味性的閱讀內容,多能跨域連結到各學科的學習領域,也落實了108課綱所強調的閱讀素養。

學生透過閱讀吸收、組織內化後,要能有條理地去表達閱讀後的心得。陳老師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孩子閱讀不同的素材文本,未來將讓孩子選擇自己有興趣的書籍,上台發表書中的內容與推薦的原因,藉由逐次練習表達,讓孩子學會該如何有重點、有條理地去說明與分享,進而應用在文章的寫作。

陳美卿主任說,學校的閱讀教育從過去的晨讀10分鐘到安靜閱讀,讓老師在每周五上午8點到8點40分與孩子一起專注閱讀。過往在早自習時老師多是在批改作業,而現在老師必須放下手上的工作,和同學一起看書。安靜閱讀的推動也獲得師生們的肯定,有8成的學生回饋說很喜歡在這段時間可以看自己想看的書,還有不少學生反應一週只有一次實在太少了。

將閱讀向下扎根,教育部國教署近年來持續在國中小學推動「身教式持續安靜閱讀」,以學生為主體,將自發、互動、共好落實於閱讀教育,提升校園的閱讀風氣,培養學生終身閱讀習慣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