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母的智慧!巴鳳英的堅持 「屏東紅藜故事館」揭牌

「屏東紅藜故事館」21日揭牌啟用,縣長潘孟安(中)、農糧署署長陳建斌(右3)、原鄉鄉長、議員等來賓共同合影。(圖/記者陳宗傑攝,2017.08.21)
「屏東紅藜故事館」21日揭牌啟用,縣長潘孟安(中)、農糧署署長陳建斌(右3)、原鄉鄉長、議員等來賓共同合影。(圖/記者陳宗傑攝,2017.08.21)

為順利推廣屏東原鄉紅藜產業,讓民眾了解原鄉部落紅藜生長生態及屏東紅藜傳統與創新產業面相,屏東縣政府選定禮納里1n1原創空間規劃建置「屏東紅藜故事館」,今(21)日上午舉辦開幕,守護著台灣紅藜的關鍵人物巴鳳英也特別現身,一起與縣長潘孟安為「屏東紅藜故事館」揭幕。

早期原住民的傳統主食「紅藜」,因年輕一代不再食用,藜田景象逐漸衰微,現在卻是紅遍台灣,被稱為穀類紅寶石,而幕後推手就是三地門鄉青葉部落百歲人瑞巴鳳英。從小跟著父母親種紅藜,在她漫長的人生中,秉持著「有地就種」的原則,身為部落釀酒師的她,其實不知道紅藜有多少營養價值,只知道紅藜是釀小米酒的引子,所以堅守著父母的囑咐,在沒有人要種紅藜時,仍默默在山間延續台灣紅藜種源。

巴鳳英和孫女張誌紜展示巴氏家族生產的「巴藜」。(圖/記者陳宗傑攝,2017.08.21)

直到屏東科技大學教授蔡碧仁找上門,從巴鳳英手中取得台灣紅藜原種進行研究,在屏科大「臺灣藜」團隊的研發下,不斷開發紅藜產品,蔡碧仁將台灣藜開發出餅乾、飯糰、麻糬、鬆餅等食品;並將技術都釋出在原住民社區推廣,原本乏人問津的紅藜身價開始飆漲,讓屏東三地門鄉和瑪家鄉大片紅藜田再現產業生機!

巴鳳英的孫女張誌紜說,祖母總是對她們說「紅藜養活了我們整個家族!」她以前總是不信,後來知道紅藜的營養價值後才知道祖母沒有騙人,每年祖母還會從收成的紅藜中精挑出下一次要播種種子,因為祖母的堅持,才沒讓這個部落原生種紅藜消失。張誌紜也跟著辭去物理治療師工作,並號召家族返鄉,把家裡10公頃的地通通拿來種紅藜。

紅藜故事館展推廣民眾對紅藜產業的認識,實現屏東紅藜之產業發展。(圖/記者陳宗傑攝,2017.08.21)

縣長潘孟安表示,紅藜可用來釀酒、製成頭飾,或加在食物中增添營養,亦或結成束來當作贈禮,富涵原鄉部落傳統文化底蘊,近年縣府積極與學術及產業合作,讓原鄉紅藜成為繼咖啡後的重要產業,近期更獲義美食品公司以高於一般價契作認購10萬噸紅藜。紅藜故事館結合禮納里遊客中心、四大工坊及原住民美食館,將成為屏東縣道185號的觀光亮點。

縣府原民處指出,透過紅藜故事館展的說明與呈現,拓廣民眾對紅藜產業的面相與認知,且為達便利紅藜產業優化執行,並規畫紅藜工坊,做機械化脫殼後再將其殘殼與植株碳化,讓紅藜得以全株利用,選定坐落在屏東縣禮納里這樣人文藝術萃集的部落。

屏東紅藜故事館開館時間為周二至周日09:00至17:00,開館一個月內還有紅藜指定商品85折優惠。(圖/記者陳宗傑攝,2017.08.21)

守護著台灣紅藜的關鍵人物巴鳳英也特別現身,一起與縣長潘孟安為「屏東紅藜故事館」揭幕。(圖/記者陳宗傑攝,2017.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