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福機構逐年減 都市一床難求

目前國內1051家老福機構可供進住近6萬人,實際進住約5萬人。示意圖為長者就醫,非新聞當事人。(本報資料照片)
目前國內1051家老福機構可供進住近6萬人,實際進住約5萬人。示意圖為長者就醫,非新聞當事人。(本報資料照片)

進入超高齡社會,老人失能照護需求越來越高,但老人福利機構與長照機構反而減少。衛福部長照司統計,國內老人福利機構自2017年起至今年9月,由1099家減至1051家,其中長照型機構由50減至38家,養護機構則由1028家大減至990家。民團指出,照服人力不足,導致住宿機構數逐年下降。專家呼籲,長照3.0應加強投資住宿機構整體發展。

老福機構提供全天住宿式照顧,包含長期照護型、養護型及失智型機構等。近年機構照服員成長率遠低於居家照服員,以長照人力為例,2023年我國長照需求人數83萬人以上,使用長照2.0人數約69萬人,但提供長照2.0主要人力的照顧服務員約9萬多人,其中機構照服員僅占3萬多人。

目前1051家老福機構可供進住近6萬人,實際進住約5萬人,依公開資料顯示全國整體床位數充足,但各縣市需求量不一,因資源分布不均,仍有多縣市面臨床位不足。如北市推估需求床數1萬餘床,卻僅開放6000多床,推估有8000多床無法滿足。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祕書長張淑卿說,目前住宿機構最大挑戰,是床位數及人力不足兩大問題。基本上一床難求,越靠近都會區,收容情況越滿,家屬都希望就近照顧,也希望將長輩送到好的機構;好的機構都要等,卻不一定等得到床位,即便有空床也不一定有足夠人力。

北市社區銀髮族長期照顧發展協會理事長蔡淑芬表示,民眾申請私立機構床位約需2至3周,但低收入戶家庭想轉介到公營機構,可能要等很久,因公營機構數少,需半年至1年時間。

張淑卿表示,住宿機構照服員為三班照顧模式的高耗能工作,缺工嚴重,多年來都靠中高齡或外籍移工補足缺口,根本上要從「經營環境」來改善,給予足夠的補貼和投資,鼓勵機構留下,未來也能嘗試和學校合作,讓學生實習來補充人力,並運用AI資訊科技導入協助。

另在住宿型機構布建部分,政府目前多朝偏鄉投資,張淑卿批評,區域布建不是哪邊有空間就去蓋,應盤點全國區域布建及需求量落差。目前政府過於弱化住宿型機構的經營,且缺乏正面行銷,不少民眾恐將住宿機構視為鄰避設施,呼籲政府加強投資住宿機構整體發展,提升長照服務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