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家發現「南島玉路」 盼重建帆船文化

台灣原住民一向被認為是南島民族的一部分,4千多年前就有考古學者發現南島地區有台灣產製的玉飾,並進一步發現當初是台灣的原住民帶著玉料與工具到南島貿易,因而相信有「南島玉路」的存在。海洋台灣文教基金會今年8、9月將邀索羅門偏遠小島航海好手來台交流,希望重建古代帆船製作技術,恢復台灣失傳已久的航海文化。 海洋台灣文教基金會與民進黨立委谷辣斯(Kolas Yotaka)25日共同舉行記者會,說明「南島玉路」探索先期計畫。 出席記者會的中研院考古教授劉益昌表示,考古人類學者認為台灣是南島語族的原鄉,距今4千多年前,考古學者在呂宋島、婆羅洲北部、越南、泰國等地發現台灣產製的玉飾,因此,他特別提出海上的「南島玉路」概念,以對應陸域漢文化的絲路。他說:『(原音)現在的菲律賓、巴拉望島、婆羅洲到現在馬來西亞,再到泰國、東邊的越南、柬埔寨,都有台灣玉珮發現,而且這個台灣玉不是做好的東西,還包括製造的工具以及原料,我們很清楚,台灣原住民的祖先帶著玉料跟玉的技術,到東南亞去跟人家做貿易,換東西回來。』 至於這些玉飾是如何到達南島這些島嶼,海洋台灣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劉炯錫指出,航海探險家與航海人類學者Mimi博士在1993年抵達索羅門的偏遠小島Taumako,發現當地仍有傳統帆船,只是失傳30年,於是便在當地耆老的指導下重建帆船,Mimi博士認為帆船形式與文化是南島航海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台灣應該也有相關技術。 劉炯錫表示,基金會將於8、9月邀請Taumako部落的元首及多位航海好手來台交流,希望能重拾台灣製作帆船的技術,恢復失傳的航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