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升息3碼是什麼意思? 對台灣有什麼衝擊?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15日宣布一次升息3碼(0.75個百分點),是1994年以來單次最大升息,以對抗美國已經持續飆破8%的通膨。聯準會雖然是美國的央行,但由於美元作為全球流通量最大、最基準的貿易與外匯儲備貨幣,聯準會的地位,其實有如全球的央行。這次美國猛烈升息,台幣又會出現貶值壓力,進口商品出現漲價壓力,而全球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正在上升。

圖片
聯準會主席鮑爾15日宣布大幅升息,承認經濟將面臨降溫。(圖片來源/路透社)

「碼」是中文計算利率經常使用的術語,1碼就是0.25個百分點,4碼為1個百分點。在英文中,各國升息、降息的消息常是以「基點」(basis point,BP)來計算報導,1個基點是0.01個百分點,所以「1碼」等於25個基點。這次,聯準會升息幅度就達到75個基點。

1碼就是0.25個百分點

以往,由於美國通膨長期處於溫和狀況,聯準會最近20多年來除了曾長期維持零利率,就算升息,也多半是一次只升1碼(0.25個百分點),最多一次升2碼。在台灣,央行在前總裁彭淮南(任期1998到2018年)的20年領導下,升息通常是以「半碼」(0.125個百分點)的更緩慢步調進行,直到今年3月,現任總裁楊金龍領導的央行一次升息1碼,才開始打破行之有年的循環。今天(16日)央行可能也將再升息1碼。

美國升息3碼是28年來最大,台灣也開始一次升1碼

美國聯準會同時兼有「美國的央行」與「世界的央行」雙重角色,但是聯準會畢竟只對美國負責,利率決策根據的是美國的經濟狀況,與世界其他地方的經濟局勢不見得類同,所以聯準會大幅升息、降息通常會引發全球經濟動盪。

各國央行,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或者較小、較倚賴外貿的經濟體央行,最容易遭遇聯準會升降息「要不要跟」的兩難。現在聯準會正在啟動大規模升息,不跟著全升,那就會看到資本流出,本國貨幣匯價下跌,因為把錢兌換成美元去賺美元的利息,會比把錢放在國內更能增值。日本目前就處於這種局面,因此日圓匯價極度走軟,今年來一路貶值,對美元已經大貶逾14%。

美國大升息造成台幣貶值、進口物價上漲壓力

有些國家或地區是採取匯率「釘住美元」的作法,港幣就是最著名的例子之一,所以聯準會升息降息,香港的金融管理局(等同於香港行政特區的央行)就會如數跟上,今天16日香港金管局就馬上宣布也升息3碼,以維繫港幣兌美元的匯價不致於大幅波動。

台灣通常是會希望台幣對美元匯價維持在一個波動區間,避免匯價大漲大跌衝擊台灣進出口商的運作,衝擊台灣物價,所以台灣央行的升息、降息趨勢通常也跟著美國走。只是我們的升降息幅度多半不會「全跟」,這次美國強勁升息,我們的台幣兌美元也開始下跌,年初不到28塊台幣就可以換到1美元,現在要近30塊台幣才能換到1美元,大致跌了7%。

台幣貶7%,等於進口物價要貴7%

換句話說,當台灣要拿錢購買以美元計價的石油、天然氣、煤礦、小麥等大宗原物料時,或者是iPhone、PS5、名牌包包等外國產品時,比起今年一開始,要多付7%的錢。這就是美國升息、台灣沒有「全跟」會出現的物價漲價壓力。其他國家也是一樣,日本就在日圓重貶之下,長期物價下跌的趨勢獲得逆轉,日本商家今年紛紛對日本消費者調漲零售價格。

但反過來,出口台灣商品賺取美元的台灣廠商,台幣計價的獲利就會因為美元升值、台幣貶值而增加。一些國家會長年刻意讓自己的貨幣對美元貶值,就是在創造對出口有利的環境。

每升1碼,1,000萬房貸的每月還款就要多逾1,200元

升息代表貸款利率也隨之上漲,也就是一般人一輩子負擔的最大一筆貸款-房貸,會遭遇每月還款增加的壓力。以貸款30年、總貸1,000萬台幣來算,利率升1碼,每月房貸還款就要多大約1,200元,若升3碼就是超過3,600元的支出。

台灣遭遇的通膨與美國不能相比,目前是破3%的狀況,美國則是已連續3個月破8%,因此台灣的央行不太可能「全跟」美國聯準會升息幅度。只是聯準會今年接下來還有4次利率決策會議,估計至少再升息約1.75個百分點、共7碼的升息幅度,台灣央行只要跟了其中三分之一,今年的升息幅度就會達到4碼共1個百分點。上述的房貸1,000萬元家庭,等於今年結束時每月就要多支出將近5,000元台幣的房貸還款。

收入變薄、物價上漲……希望不要失業

除了匯價與物價的直接衝擊,美國大幅升息也可能導致美國經濟開始陷入衰退,間接衝擊到全球與台灣的經濟表現。聯準會這次已經把美國今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增長率從2.8%下調到1.7%。但許多專家都估計,美國今年很可能進入GDP連續兩季負成長、也就是經濟進入衰退的狀況。台灣的經濟增長率可能也將隨之下調,換句話說,一般人可能遭遇失業或收入變少,但是要負擔更高物價、房貸的狀況。

更多太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