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電競隊簽下8歲童!關於電競,父母需要知道的4件事


<p>去年年底,美國新成立的職業電競隊 Team 33 發出新公告:該隊以3萬3千美元 (約93 萬台幣)的簽約金,簽下了8歲男童約瑟夫・迪恩(Joseph Deen)。迪恩差點就破了世界紀錄——目前金氏世界紀錄上最年輕的職業電競選手,是2005年、當時 7 歲的美國男童維克多・里昂三世(Victor De Leon III)。</p>
<h2><strong>小學生就當職業選手!迪恩母親:從小練琴是關鍵</strong></h2>
<p>近日,迪恩接受 BBC 專訪,分享他的心路歷程。他4歲開始玩電動遊戲《要塞英雄》(Fortnite)、6歲被職業電競隊注意到,8歲圓夢當上職業選手。電動遊戲大多有年齡限制,例如參加《要塞英雄》的獎金競賽,玩家必須滿13歲,因此目前迪恩還在培訓階段、無法代表隊伍出賽,或只能參加沒有獎金的小比賽;想在電玩實況平台 Twitch 上直播,也必須滿 13 歲。</p>
<p><img src=

《要塞英雄》(Fortnite)是一款動作生存遊戲。圖片:shutterstock。

迪恩的母親的觀念和許多家長不同,她觀察過《要塞英雄》,認為迪恩玩這個遊戲無大礙,「很多嘮叨的媽媽對孩子說這說那的,結果孩子變得叛逆;或是一滿13歲,孩子就玩到走火入魔。」迪恩和媽媽還提到,從小練鋼琴,讓迪恩在打電動上有指頭靈活的優勢。

躋身職業選手,讓迪恩揚眉吐氣。他最崇拜2019 年《要塞英雄》世界冠軍凱爾・吉爾斯多夫 (Kyle Giersdorf)——吉爾斯多夫奪冠時只有16歲。迪恩夢想和他一樣,「我很崇拜他,因為沒有人認真對待他,直到他贏得了世界盃;就像沒有人認真對待我,直到 Team 33 找我簽約。」

全球電競市場蓬勃發展。根據統計數據庫 Statista,近年來全球電競市場價值每年成長兩成,今年更將超過15.6億美元 (440 億台幣)。然而多數家長對於電動遊戲內容、電競產業,仍隔著距離。《親子天下》整理外媒資訊,帶父母了解電競,且歸納出給父母的教養建議。

1.電競是什麼?

電競(eSports)全名「電子競技」,一般指競技性質的多人線上遊戲。2017 年,台灣首度將電競納入運動產業,電競選手比照運動項目,享有國家隊選拔、培訓、賽事以及國光獎章等資源。

電競遊戲種類、規則或進行方式有很多種,其中競技性質較強的,包括「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競技場遊戲」和「格鬥遊戲」等。全球知名的遊戲如《英雄聯盟》(League of Legends,簡稱 LoL)、《星際爭霸》(StarCraft)等,《NBA 2K》和《FIFA 足球》等體育遊戲也很受歡迎。

2.電競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想專精任何一項技能,都需要付出代價。儘管電競選手沒有像橄欖球運動員那樣肢體碰撞的風險,但容易引發與電腦使用相關的傷害,包括腕隧道症候群、重複拉傷或背痛,甚至肺塌陷(collapsed lungs,也常稱為氣胸),因為有些選手在緊張時刻,會不自覺屏住呼吸。

2012年《英雄聯盟》世界冠軍台灣選手 Bebe 說:「每天集訓超過12小時是常態,訓練很嚴格的時候,手機是絕對不能用的。」而且,不像籃球、排球,電競包含大量會讓大腦瞬間吸收、分析的感官刺激和內容,這樣的聲光刺激,會對大腦造成什麼影響,學界還在研究中。

不過,玩電動也可能培養重要能力。它需要部分和其他運動相同的技能,例如反應迅速、不屈不撓的毅力。《電競聖經》(The Book of Esports)作者威廉・科利斯(William Collis)曾在 TED@BCG 分享,電競訓練需要三種重要技能:首先是「操作技巧」,電玩的操作需要精準度、快速反應,就像音樂家演奏樂器,頂尖電競選手甚至每分鐘操作超過 300 個動作,《星際爭霸》就是吃重操作技巧的典型遊戲。

其次是「策略技巧」,時時要發動攻擊、組織防禦,且電競遊戲版本幾乎周周更新,考驗玩家的適應和變通能力,不是只靠苦練可以駕馭的。科利斯舉例,「想想看,假如籃球的規則一直改,三分球變成五分、二次運球被允許......若是這樣,為了贏得比賽,籃壇一定會不停想出新的策略。」

最後還有「領導技巧」。有些電競中需要持續和隊友語音溝通,例如《英雄聯盟》,隊長如何分配任務給隊員,合力克服環伺的威脅;或在比分懸殊的高壓下,激勵隊友組織反擊,都是領導力的培養。

3.電競可能謀生嗎?

台灣電競好手、24歲的胡碩傑(綽號「蛇蛇」)2020 年被北美知名職業隊 TSM 以2年1.73億台幣高薪簽下。胡碩傑國中開始接觸《英雄聯盟》,加入台灣職業戰隊「閃電狼」後,邊訓練邊讀高職,2017年率隊奪得 IEM 英特爾極限高手盃全球總冠軍,也被外媒評為全球前五名的「輔助選手」(Support)。

想到電競選手,許多孩子心中會出現類似胡碩傑的閃亮形象,不過,104人力銀行調查顯示,一般電競選手的月薪中位數是3.1萬元、高階電競選手月薪落在7~8萬元,王牌選手才有可能超過10萬元(包含獎金、簽約金、代言分潤等)。

若去除賽事獎金、廣告代言及實況等等收入,一般電競選手的薪資其實不高;且職業電競的選手壽命比其他運動還短,通常為期4~5年,平均25歲退休。選手退役後,有人選擇當教練、戰隊後勤、行銷企劃或賽事相關技術人員,平均月薪3.5萬;轉職離開電競圈的人,平均月薪則是 2.7 萬。

若準備踏上職業電競之路,薪資、職業生涯長度,都是很實際的考量。

4.電競練習與健康生活如何平衡?

除了上述提醒,若孩子決定想朝職業電競選手發展、也展現出不錯的戰績,家長還需要事先認真和孩子討論規範,設定清楚準則,有助於孩子遵守。例如,每週分配多少時間在電競訓練,多少時間在其他重要任務——包括課業、家事、和人面對面交流,確保孩子在追夢過程中,生活平衡且身心健康成長。

(資料來源:BBCWashington PostTEDcommon sense mediaGuinnes World RecordsStatistaeSportslane104

更多親子天下文章
藝人性騷擾事件後,孩子知道冒犯與否是別人說了算嗎?
「你記憶中的台灣味是什麼?」15歲的孩子,編自己的教科書
寶可夢世界冠軍媽媽:放手吧!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世界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