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出祕密的人我小劇場

3月主企-1-1

聽出祕密的人我小劇場
聽出祕密的人我小劇場

傾聽祕密,其實是需要耗費心力,有時帶有特殊目的的人際任務。

依據祕密內容和交情差異,不同的小劇場也輪番上演。

撰文/張滿玲

「我跟你說一件事,你不要告訴別人」,這是分享祕密常見的一個起手式。祕密是一個人隱藏起來不願對他人說的訊息,做為一個接收祕密的人,在聽到祕密時,心裡可能會有一連串的問號:為什麼要跟我說這些?只跟我一個人說嗎?我該如何回應比較好?這些湧現的疑問伴隨複雜的感受,使得傾聽或接收祕密成為需要耗費心力或是有特殊目的的人際任務。

人際之間交換的祕密範圍很廣,從私密心事到職場八卦,種類繁多。訴說的對象可能是以情感為基礎的兩人關係,或是自己人的小團體,也可能是職場上利益導向的工具性關係,甚至是公開的社群媒體上不特定的觀眾們。依著祕密的內容以及訴說祕密者和自己的關係,聽者內心會上演不同的小劇場。

傾聽私密心事:不可承受之重

當對方選擇我們為傾吐心事的對象,我們會認為是基於喜歡和信任,因為有足夠的情感基礎才會成為傾吐的對象,而且對方相信自己能提供安慰和支持,會謹守江湖道義,守口如瓶。揭露心事在人際溝通裡可以拉近彼此距離,增加親密程度。林以正和黄金蘭2006年的一篇研究邀請大學校園的同學利用上下學期記錄日常的社會互動十天,結果發現,當一個人向同伴自我揭露時,如果聽者的回應讓對方感受到「他了解我」、「關切我的感受與情緒」及「引起共鳴」,比較容易形成親密感。

因此,就對象選擇和互動結果來說,揭露心事在說者和聽者之間是一種以情感為基礎的人際交流,但有時卻可能變成人際關係中不可承受之重。

一個人傾吐心事時,聽者有所回應,可以讓彼此產生親密感。當一方掏心挖肺,而聽的人卻沉默不語、冷漠回應,可以想見對方會如何錯愕、尷尬和受傷。但是2008年一篇發表在Psychological Science的研究顯示,並不是所有傾聽者都能由衷地回應。研究者請一位參加者向另一位參加者面對面揭露最近遭遇的痛苦,揭露的話題有:摯友得了絶症、與好友決裂、信任遭到背叛、離婚、在學校被霸凌等。結果發現,平日在和他人的關係裡自認可以要求別人聽他話的人(即高權力感的人),在研究中聽到另一位參加者揭露他的痛苦經驗時,相較於低權力感的人,產生比較少的痛苦情緒,也比較不能同理對方。

訴說私密心事時「言者有意,聽者無心」,說者得不到同理回應,難免心傷,但傾聽心事有時候對聽者也是一種負擔。由於自我揭露具有回報規範,傾聽者會覺得應該要吐露一些個人私密訊息給對方,進行相互的自我揭露。這種一來一往必須說些什麼的無形壓力,會讓人際交流產生不可承受的情感重量。

另外,由於自我揭露是把對方拉到心理距離較近的個人空間,如果雙方有點交情又不到非常熟稔,「交淺言深」會讓聽者不知如何回應,雙方可能會面臨「空氣突然安靜」的尷尬。不過也有研究發現,飛機上萍水相逢的陌生過客反而會說出更多祕密,因為未來彼此不會再見,這樣的交淺言深便沒有負擔。

報喜不報憂也是人際溝通的一種習慣,尤其在公開的社群網站。研究發現在臉書上表達哀傷等負面情緒會不受歡迎。時地不宜地揭露私密心事反而會讓聽眾走避。2019年有個研究模擬臉書使用者的貼文,內容是揭露三則高親密的負面訊息:失戀、親人得癌症和朋友自殺,結果發現,相較於線下的面對面,這些負面貼文讓臉書上即使是最親近的朋友也會感到不舒服(Saling, Cohen, & Cooper, 2019)。在社群媒體上訴說個人悲傷的事件和情緒,由於聽眾還有很多不特定的其他人,再加上是公開的情境,一般人會假裝沒看見,選擇避開這個訊息,以避免不知如何回應的尷尬。

傳播職場八卦:口耳相傳之輕

還有一種祕密是「越叮嚀不要跟別人講,傳播速度越快」的八卦。八卦常以祕密的形式出現在人際網絡,因此特別引人好奇,想一聽究竟,聽完又心癢難耐忍不住再傳播出去。八卦訊息在人與人之間口耳相傳,常見的句型是「聽說」,訊息來源不可考,但完全不妨礙其傳播,甚至可能因為神祕反而加快傳播的速度。

八卦常見於組織中,組織心理學家將職場八卦比喻成葡萄藤蔓,八卦訊息透過非正式溝通管道,一傳十、十傳百,就像是上下左右延伸的藤蔓向四面八方散布開來。而且八卦訊息是在暗地裡隱祕地進行,就像是果實覆蓋在厚重的葉子之下,局外人無從探知一二。

雖然八卦是人的天性,而且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八卦,但是什麼樣的組織會讓八卦藤蔓生長得更茂盛呢?答案是所謂「訊息真空」的組織。由於官方正式公布的資訊過於樣板,缺乏真實性,甚至不正確,成員為了了解訊息以滿足安全需求,只好另外仰賴非正式溝通的管道。組織雖然有正式的溝通管道,但成員反而比較願意相信道聽塗說來的小道消息。

接收到八卦訊息後,有些人不只被動地聽,還會像廣播站一樣主動傳播。組織裡能夠掌握訊息的人就擁有比較大的權力,當別人在講祕密、說八卦,自己也能夠插上幾句,甚至擁有獨家消息;或是總能在事情發生後搶先曝光,進行第一手傳播,這些都能提高他在八卦藤蔓裡的地位,儼然是組織裡小道消息的地下總司令。

八卦消息的傳播常常是在內團體進行,藤蔓圍繞成一個小團體,團體內的成員共享祕密拉近彼此距離。有些祕密只有自己人才聽得到,參與八卦的討論和傳播表示自己為團體的一份子,邊緣人才會被阻隔在八卦藤蔓之外。它就像是內團體的通關密語,區隔出誰是自己人、誰是外人。

如何反應祕密的聽與收?

傾聽他人私密心事時,如果聽者能夠承接也願意承接,對得上訴說者的頻率,將是一場靈魂深處的交會;否則訴說者就像是以歌寄情的歌者,沒有可以共鳴的聽眾,不免惆悵,也莫名尷尬。聽者能與訴說者的心靈對頻,可遇不可求,但至少要嚴守保密原則。耳朵才聽進他人的祕密,轉頭就把它說出去,不只傷害彼此情感、辜負對方信任,在旁人看來,轉述他人私密訊息,也會降低對人品的評價。

職場八卦這種祕密比較複雜,在組織裡,它是非正式溝通的一種管道,比私密的心事多了一些工具性目的。而且說是八卦,也不完全是空穴來風的假訊息,就連高層也會利用它來放話,測試政策風向。面對職場八卦,不聽不說固然耳根清淨,卻可能變成職場邊緣人。身處八卦藤蔓之中的成員,聽聞八卦後,應該考慮八卦的內容、訊息傳遞的流向和傳遞者的意圖,才能找到明哲保身的生存之道。

聽人說祕密,有時像是扮演人形樹洞,有時又變身為葡萄藤蔓,如何拿捏分寸,做個稱職的樹洞和藤蔓,讓說者聽者兩相宜,是生存在社會上必學的人際溝通學。

(給美編:下面的引用文獻可縮小字級,以不佔版面為優先考量)

林以正、黄金蘭(2006)。親密感之日常社會互動基礎:一個縱貫式的研究。中華心理學刊,48(1),35-52。

Van Kleef, G. A., Oveis, C., Van der Löwe, I., LuoKogan, A., Goetz, J., & Keltner, D. (2008). Power, distress, and compassion: Turning a blind eye to the suffering of others. Psychological Science, 19 (12), 1315-1322.

Saling, L. L., Cohen, D. B., & Cooper, D. (2019). Not close enough for comfort: Facebook users eschew high intimacy negative disclosure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42, 103-109.

張滿玲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

政治大學心理系博士

研究領域:社會心理學

研究主題:自我、關係、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