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息肉 及早發現大腸癌

記者黃俊昇/台中報導
一名 78歲陳伯伯肛門處長了幾顆小肉球,以為只是痔瘡沒有放在心上,直到大便時出血,就醫檢查,診斷為原位癌,經微創單孔腹腔鏡手術,術後第 4天即出院。最終病理報告證實為第 2期大腸癌。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江驊哲表示,患者肛門處長了幾個小肉球,但因不痛不癢,便無積極處理,直到出現血便,赴醫透過大腸鏡檢查後,發現大腸長了好幾顆息肉,便切除息肉,更在直腸和乙狀結腸連接處發現一顆小潰瘍狀腫瘤,切片證實為原位癌。
江驊哲指出,因正值農曆 7月,加上年事已高,不願開刀,經與家屬詳細分析病情和治療方式後,以微創單孔腹腔鏡手術切除約 15公分腸段,術後恢復良好。切除腸段的最終病理報告顯示罹患第 2期大腸癌,老翁表示:「幸好有聽醫師的話開刀,不然越拖越嚴重。」
江驊哲表示,台灣每年約有 1萬多人罹患大腸癌,並有近 4千人因大腸癌死亡,大腸癌的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包括大便帶血且有黏液、排便習慣改變、大便變細小、經常腹瀉或便秘等,若能在第 1期、 2期確診,並積極治療,則 5年存活率超過 8成。
江驊哲提醒,為降低大腸癌風險,民眾平時應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及油膩食品,可減少 2至 5成得到大腸癌的機會,並多運動、多喝水,只要增加腸胃蠕動,促進排便,則可減少 4成罹大腸癌機率。因大腸癌好發於 50歲以後,建議 50歲以每 2年 1次糞便潛血檢查,若有個人或家族息肉症或大腸癌病史的民眾,則應接受全大腸鏡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