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標靶新藥讓存活期破3年 高價成副作用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14日電)研究發現,第一線用第三代EGFR標靶藥可讓肺癌病人存活期突破3年。有醫師指出,高藥價是新藥無可避免的「副作用」,但不建議病人使用孟加拉製作的「學名藥」,以免加速奪命。

肺癌蟬聯台灣癌症死因榜首長達15年,每年新增的肺癌患者就約1萬2000人,死於肺癌者超過9000人。治療的困境在於,早期肺癌沒有症狀、難以察覺,有超過一半的患者確診時都已是晚期,無法靠手術切除病灶。

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日前在記者會表示,有半數第四期肺癌的患者存活時間不到9個月,病人都會很在意如何延長存活。有超過一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可用標靶藥物治療,其中EGFR突變者的藥物選擇多,第一代和第二代藥物讓病人存活期可超過2年,但始終無法突破3年瓶頸。

今年歐洲腫瘤醫學會(ESMO)傳出好消息,陳育民說,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的跨國臨床實驗最新結果顯示,可延長患者整體存活期達38.6個月,也是第四期EGFR突變的肺癌患者存活期首度突破3年,對患者相當有意義。

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科主任張家崙日前在ESMO亞洲年會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第三代標靶藥物希望解決前代藥物的抗藥性問題,達到更好的存活,且對腦轉移病人有效;另一個目的是降低副作用,「當生命長短控制有限度時,還能控制生活品質」。

張家崙說,有些使用前代標靶藥物的患者深陷副作用之苦,如臉長痘痘、甲溝炎、腹瀉等,有些人甚至拉肚子拉到脫水、送急診,必須吃止瀉藥才能生活。

新藥物雖然副作用低,但張家崙表示,新藥最大的副作用就是價格太貴,且健保也沒給付,患者必須權衡自身的經濟、家庭狀況能不能負荷。但有些患者會私下介紹、找尋孟加拉製的「學名藥」(即俗稱的孟藥),但孟藥品質難保、來源不明、甚至可能在十分骯髒混亂的環境製藥。

張家崙表示,曾有一名患者因無力負擔新藥藥費,找管道買孟藥,沒想到本來病情控制的不錯,但一個月後腫瘤變得更大,治療上更加困難;也會讓臨床醫師很困擾,因無從釐清到底是藥物出現抗藥性,還是買到有問題的孟藥。

另一名接受採訪的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醫師也說,對晚期肺癌患者來說,雖然這場抗病的比賽最後一定會輸,但如果有最強的藥物放在第一線治療,對患者的預後較好。可是,不管用哪種藥物,應認知不要為了治療散盡家產,且要預作死亡準備,不要留下遺憾。(編輯:方沛清)10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