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用藥給付 跟不上國外治療腳步
肺癌高居台灣癌症死亡率首位,多項已被列入國際治療指引的標準治療,健保均不予給付,或設下嚴苛條件,只有少數病人能夠用藥。新竹台大分院院長余忠仁表示,健保限縮給付,讓台灣缺乏能夠參與國際臨床試驗的對象,導致國際競爭力落後國際;術後鞏固性免疫治療未納健保,則讓病友陷於復發恐懼。
余忠仁說,近年標靶、免疫治療相繼出現,肺癌治療逐漸出現曙光,國際治療指引列為標準治療的標靶、免疫治療,健保卻因財務考量不予給付。以標靶治療來說,共找出11種致癌基因型、已有相應標靶藥物可用於治療,但健保給付只有7項。
晚期肺癌免疫治療也設有嚴苛條件。余忠仁表示,健保給付僅限PDL1表現量大於50%的病人,只有十分之一病人能夠用藥;PDL1表現量介在1%至49%病人也適合用藥延緩疾病惡化,卻只能使用健保給付的化療,自費購買免疫藥物使用,兩者治療費用相差一倍之多。
余忠仁說,2005年後,台灣開始給付標靶藥物,讓肺癌患者存活率提升,但若只有1成病人使用符合國際治療指引的藥物,台灣在國際臨床試驗上的能見度將會愈來愈低,影響國際競爭力。
手術後輔助性治療,健保也不給付。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理事長張文震指出,多項研究證實,肺癌標靶藥物、免疫藥物,可在手術前後作為「輔助性治療」,鞏固治療成效,能避免復發,也能降低罹患其他部位癌症的機率。余忠仁說,此做法不僅讓癌友陷於恐懼,若病人復發後再行用藥,也會增加健保財務負擔。
更多udn報導
國旅剉咧等?泰國開放台灣旅客免簽 內行人點疫後「1優勢」:超心動
台北最佛學餐如百貨美食街 「雞腿+6樣菜」免百鈔嚇壞網:台大生也愛
男跪求癱瘓母「早登極樂」 背後內幕讓眾人嘆:常人無法理解
美國賽車手扮黑天鵝太惹火!身穿馬甲辣翻萬聖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