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道逆流 10年攀升近3成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受高壓生活、飲食習慣影響,罹患胃食道逆流者日益增多,根據統計分析健檢資料發現,胃食道逆流患者 10年來攀升近 3成,讓食道被胃酸長期侵蝕,暴露在逆流性食道炎併發症風險中。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院長鄭乃源表示,根據臨床腸胃病學與肝臟病學期刊指出,台灣逆流性食道炎盛行率為 15.6%,居亞洲之冠。分析聯安機構中的健檢客人,有胃食道逆流者 10年內攀升近 3成;近 3年更發現平均每 4人就 1人有胃食道逆流,其中超過 8成為男性。
長期胃食道逆流對生活與健康的危害,相當於慢性疾病。鄭乃源指出,胃食道逆流的治療,並非單單只用藥物抑制胃酸,改善胃、食道單一器官的狀況,從預防醫學的觀點來看,疾病皆非單一因果,成因除了胃酸分泌以外,有兩大容易被忽略的因素:其一,胃食道逆流是典型的自律神經失調疾病,而壓力大可能導致自律神經失調,壓力不僅來自工作、家庭、財務等情緒性壓力,還包含生理性壓力,如:緊繃的服裝、環境汙染、過敏、荷爾蒙失調等因素。
其二,依據 2016年美國醫學會期刊 JAMA指出,體內慢性發炎亦是造成胃食道逆流的成因,若飲食中經常攝取過敏原,容易造成發炎,根據我們機構近 7000筆過敏原數據統計,日常飲食中難以避免的雞蛋、牛奶、小麥等都是常見的食物過敏原,吃錯食物讓身體慢性發炎,也導致胃食道逆流。
常吃精緻類澱粉的飲食習慣、體內慢性發炎與高度壓力,可能是多年來胃食道逆流一直無法解決的主要原因,鄭乃源建議,透過完整的腸胃鏡檢查,進階的壓力荷爾蒙、自律神經儀、急慢性全套過敏原等檢測,降壓與抗發炎雙管齊下,有助改善各項健康異常指數,胃食道逆流獲得改善,食道上皮組織恢復健康,甚至體重、血糖數值也一併降下來,才是未來預防醫學潮流所趨。